杭甬等5地结对舟山15个偏远海岛,给老人带来贴心服务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9-15 07:12   

结对嵊泗县花鸟岛的嘉兴光大百龄帮·南湖颐养中心副院长卢嘉飞,在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方面经验丰富。实际上,这不是他第一次常驻花鸟,20年前他曾在岛上驻扎服役。这次上岛后,卢嘉飞与同事罗勇勤对花鸟乡养老服务机构——乐龄幸福公社里里外外自查了一番,最终制订出厚厚一本《乐龄幸福公社管理制度汇编》,内容涵盖老人请假、厨房卫生、医疗护理、临终关怀、捐赠管理等方面,共26章106页,要求工作人员按制度做好相关台账记录,每天为老人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到一人一档。记者在幸福公社采访时看到,院内安装了崭新的康复器材,一旁的罗勇勤正在耐心教老人使用上肢康复训练环。

在海岛,大部分老人都选择居家养老。随着服务半径扩大,改变逐渐蔓延至老人家中。一有空,“支老”人员就会在岛上入户走访、测量血压,并根据老人需求开展康复教学、陪伴慰藉、适老化改造等个性化服务。今年7月,花鸟岛75岁的袁阿定老人家中就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记者看到,淋浴间内已根据老人身高加装了安全扶手,还配备有坐浴椅,方便老人安全如厕、洗澡。

变化还藏在岛上随处可见的细节中。吴荣娣告诉记者,原先柴山岛的老人没什么娱乐活动,晚上6时左右就睡了。如今傍晚来临时,岛上小广场会有一群老人在张珂莹的带领下,开心地跳着保健操。吴荣娣觉得,老人们比以前爱笑了。

聚合多方力量

激活本地内生力

因偏远海岛交通不便,“支老”行动方案提出,由协作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每3至6个月轮换一次上岛人员。8月21日上午,来自嘉善的包建群、刘瑞与嵊泗县洋山岛的老人们挥泪作别,她们是首批“支老”人员中第一对离开海岛的。

“我们离开后能为海岛留下什么?”轮换返程还不到2个月,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的90后养老护理员曹媛常陷入思考。曹媛曾荣获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职业竞赛一等奖,有着行业内拔尖的专业护理技能。她与同事周晨蕾结对的是嵊泗县嵊山岛,岛上敬老院住着12位老人,其中有两位行走不便、半失能。

上岛第一天,曹媛就开始手把手将护理知识教给敬老院工作人员。53岁的工作人员夏海芬边看边学,如今她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护理技能和噎食防范、心肺复苏等急救小知识。曹媛和周晨蕾还对岛上3个村里负责民政口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希望能覆盖居家老人的护理需求。

“通过‘传帮带’为海岛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养老护理员队伍,是‘海岛支老’行动的目标之一。”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外他们还希望能为区域间协作搭就平台,吸引省内更多优秀社会力量上岛,为老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更为精准的个性化养老服务。“支老”开始后,杭州等地民政部门发出倡议书,引导本地社会组织上岛开展志愿服务,舟山市民政局启动“暖阳助老、九送上岛”活动,聚合政府及社会组织力量,定期上岛提供物资赠送、医疗康复等九大助老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花鸟、枸杞等“网红岛”旅游业发达,各类资源较为丰富,而未被开发的柴山岛等相对物资匮乏。由于海岛情况不一,“支老”人员面临的一些困难还有待破题。有人担忧,院内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护理教学难度高,仅靠两名“支老”人员无法做到全岛养老服务有效覆盖,但当地的年轻工作人员又实在不好招;有人提出,一些老人家中无独立卫生间,适老化改造难度大,因资金缺乏导致改造计划暂时搁浅;还有人认为,海岛老人最缺的是陪伴,志愿队伍每月上岛一次的频率较低,希望当地能组织志愿队伍每周上岛……

打造“浙里长寿”金名片是浙江着力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重要内容。目前,浙江已将加大海岛养老服务供给列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参与“海岛支老”调研的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王萍认为,“海岛支老”是浙江在养老服务领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举措,是促成区域间养老服务均衡发展的一种有效探索。“这一尝试提升了海岛老人及家属、渔农村社区居民等对优质养老服务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当地政府进一步加快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海岛老人共同富裕获得感。”王萍说。

同时,王萍也指出问题所在。“‘海岛支老’模式主要以外部养老资源输入为主,本岛养老服务的内生力还不够强。加快海岛养老服务迈入‘从有到好’‘从好到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王萍建议,海岛当地政府在就业政策制定方面,可对年轻人返乡参与养老服务工作给予一定倾斜,协作地区可尝试打通各地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资源,定期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巡岛开展“支老”服务,老人家庭成员也应该更加积极承担养老职责,多回海岛看看,给予老人更多的心理慰藉和支持。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黄珍珍 林上军 何伊伲 张梦月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