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参与探月后又探测火星的温岭籍航天人陈中——为2亿公里外的“天问一号”导航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3-02 11:17   

精度达国际最先进水平

“‘嫦娥一号’时期,VLBI系统完成测轨定位需要10分钟;到‘嫦娥三号’,时间缩短为1分钟,精度提高了10倍;现在‘天问一号’也是1分钟完成测轨定位,但难度不可同日而语。”陈中抛出了一串数据。

月球探测是航天深空探测的起步和门槛。2004年“嫦娥工程”立项之初,就遭遇一只只“拦路虎”,其中之一便是无法快速精准地测算探测器飞行轨道。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提出应用射电天文VLBI技术,陈中开始从天文观测转向航天观测,全力以赴进行满足航天工程的VLBI系统适应性改造。

2005年秋天,在云南昆明郊外,星河璀璨,陈中和同事挤在一辆卡车改装的流动观测站里,彻夜不眠地观测、调试、处理数据,耳边尽是蚊虫的嗡嗡声。“那时,我们的研发小有成果。上海佘山、云南、新疆的3台望远镜可以组成最基本的VLBI观测系统,在佘山已经试验过很多次,我们就兴奋地扛着设备乘飞机到云南天文台调试,去一次一般待三四天。”陈中回忆。

从无到有,绝非一蹴而就。除了技术,最重要的是建立适应航天任务的指挥系统控制中心,实现规范化调度、指挥、任务执行。2006年,在徐家汇天文大厦,由几间办公室打通而成的简易指挥中心成立,陈中担任负责人,这便是VLBI深空探测指挥中心的雏形。后来,正是它,为“嫦娥工程”奔月之旅护航。

十余年间,“嫦娥工程”收获了累累硕果,陈中也在岗位上不断提升,2015年,他完成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技术与方法专业的硕博连读。

“只有测得准,才能控得准。‘天问一号’又是全新的考验。”陈中说。难在哪里?火星最远的时候距离地球超过4亿公里,约是地月距离的1000倍,“嫦娥”系列探测器的信号传回地球只需1秒,“天问一号”的无线电信号传到地球需十几分钟,信号经过长距离的传输会大大衰减,且这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没有先例可考,难度呈指数级上升。

从2017年开始,为完成“天问一号”的测轨工作,VLBI射电望远镜观测站和深空探测指控中心研发和升级了40多套国产并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软硬件系统来大幅提高测量精度。

这套VLBI系统,测量有多精准呢?目前它的时延测量精度达到0.1纳秒!观测38万公里外的月球上的嫦娥五号,误差优于百米;观测2亿公里外的火星上的天问一号,误差优于4公里,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赵静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