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讯 当前,基层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任务尤为突出,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急需“输血”。而受疫情影响,市县一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力缺口较大。中央明确将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共2万亿元资金直达市县。资金下达“提速”,如何用好管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十分关键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带来较大影响,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必须以更大宏观政策力度应对冲击。中央已经明确了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专项债规模等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政策措施。当务之急,是要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近日,中央加紧部署落实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的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确保资金尽快见到实效,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好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当前,基层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任务尤为突出,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急需“输血”。受疫情影响,市县一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力缺口较大。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刻不容缓,对市县资金支持必须特殊时期有特殊举措。中央明确将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共2万亿元资金直达市县,可谓雪中送炭的创新之举。 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将新增财政资金通过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等方式,第一时间全部下达市县,避免了资金层层审批、下达耗时,有利于迅速发挥资金效益、迅速惠企利民。 资金下达“提速”,如何用好管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十分关键。各地必须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要全力帮扶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群众,加强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使用“一竿子插到底”,是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也对财政资金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务院要求,省级政府要当好“过路财神”,同时不做“甩手掌柜”,在加强资金监管的同时,将自身财力更多下沉基层,弥补基层财力缺口,以确保中央确定的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这就意味着,虽然资金直达基层,但省级政府不能甩手不管,而是要对基层资金使用加强管理、监督。同时,除了不能截留挪用中央直达资金,还要防止“挤出”效应,不能因为中央财政给基层下达了资金,减少省级应该承担的财力。 对于市县政府而言,在接到直达资金后,要严格落实相关资金管理规定,合理统筹上级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科学安排资金使用,保障好重点支出需求,管好用好、花出成效。要按照要求建立使用台账,确保资金流向明确、账目可查。“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有关资金分配、使用等情况,要及时全面公布,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资金从分配、下达到使用等各个环节,涉及面广,需要中央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强化管理。比如,财政部要同步建立全覆盖、全链条监控系统,各级国库要督促做到点对点直接拨付资金、确保账实相符,审计部门要开展专项审计。对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问责力度,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