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方面,春晚节目演员由一成不变的老面孔,转向吸纳更多民间、地方的新秀演员,整体定位也从传统化、模式化逐渐向时尚化、年轻化转变。从《我要上春晚》节目招徕民间杰出艺人的“开门办春晚”,到将地方12档选秀节目的36位选手请到央视《直通春晚》一决高下的“拆门办春晚”,可见春晚理念的进步。
从这个意义上讲,央视春晚在承担多年饱受诟病、遭遇瓶颈等压力后,如今它对观众意见和建议的渴求与尊重、倾听与采纳,欢 迎并接纳草根参与等一系列措施与努力,不但在综艺节目圈内前所未有,同期的晚会行列中更是鲜有能及。
放眼地方,多家卫视早已将春节晚会办得生龙活虎,好评如潮。没有了央视春晚的中规中矩,卫视春晚用“原生态”和“毛边感”争取观众,节目内容和形式上多元化的空间,让不少观众感叹原来春晚也可以如此精彩。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卫视春晚进一步扩大影响、形成品牌或成未来之势。同时,一些卫视春晚中大尺度的调侃、略显聒噪甚至同质化低俗化的倾向、连年斥巨资烧钱的运作轨迹,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节目红火背后难逃的尴尬。
春晚,想说爱你不容易。雷同也好,烧钱也罢,爱恨交织之下,相信“取消春晚”更多的只是观众的气话。悉心盘点,文化圈场上,花大价钱的又岂只是春晚?比之数十亿国人关心瞩目的春节晚会,那些斥巨资搬上荧屏的影视剧作、商业大片,恐怕还是小众了一些。而一台精彩的春节晚会在节日里带来的或温暖、或感动、或诙谐、或幸福的现实效应,恐将难以估价。
当春晚成为一种仪式、近乎衍化为一种民俗时,这春晚大抵还是得看下去。只是春晚在成长,观众也在成熟。在观众“恨铁不成钢”的怨念中,在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怀里,磨合是一个必经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