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能治?医院这个门诊火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10-11 08:01   

2

“用不用药要根据孩子情况来判断”

孩子能自己收拾书包吗?在班级常招惹其他同学吗?爱发脾气吗?孩子出生时是否足月生产……为应对每日一连串的高强度提问,汤欣舟为自己备好了一个1500毫升的大杯子。

“我们需要与家长、孩子建立关系,收集证据,排除干扰项,再开具相应检查。”在汤欣舟看来,她是在“探案”。

门诊检查包括专注力检查、智力检查等,需要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在这些量化指标基础上,医生进行综合诊断。

根据汤欣舟多年的临床观察,在这些孩子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共性问题。

ADHD俗称“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这种病不是孩子装的、演的,也不是孩子后天没养好。”汤欣舟解释说,ADHD的常见病因是神经发育异常导致的大脑自我控制能力下降,所以孩子容易管不住自己,好动,爱走神。

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是治疗ADHD的常见药品。如同兴奋剂一样,它能够起到刺激中枢神经的作用,改善多动症患者的冲动行为,并提高注意力水平。

小伟(化名)被确诊为ADHD并服药治疗后,迎来了父母紧张关系缓和的转折点。

张丽丽回忆,小伟上三年级时,自我约束能力很差,老师频繁找家长让他妈妈压力很大,但爸爸却不承认孩子存在学习困难问题。为此,父母争吵不断。

用药半年后,小伟的状态逐渐稳定。“后来,爸爸会时常来门诊给孩子取药,妈妈的心态也平和了很多。”张丽丽说,现在小伟已经上初二了,年级组排名四十名左右,学习成绩提升了不少。

“ADHD是个慢病,用不用药要根据孩子社会功能受影响情况来判断。”张丽丽说。

“社会功能”指的是学习成绩、人际交往、心态、自尊等。“如果临床测评显示孩子注意力不足等指标为重度,但社会功能没有受到影响,一般不会考虑用药。如果测评结果为轻度,但是社会功能异常,并对家庭和孩子产生较大影响时,就需要药物介入了。”张丽丽说。

仅是单纯的多动症还算幸运,但情况远比想象的复杂。除了多动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一种)、情绪问题、智力问题等也是孩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张丽丽介绍,在多动症的患者群体中,有2/3的患者会存在以上合并症。几个疾病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医生要综合判断,在改善注意力的基础上,再去考虑是否使用其他药物。“这也意味着,治疗过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来到学习困难门诊就诊的患者,大部分是可以治好的。但这有一个重要前提,即早诊断、早治疗。”汤欣舟坦言,好的治疗时机往往被家长耽误。

“有的家长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孩子不爱学习是态度问题、品质问题。”汤欣舟说,不能及时就医让他们诊断变得被动,本来可以用药解决的问题,却演变为心理、情绪问题等更为复杂的情况,使治疗难度和治疗周期大大增加。

汤欣舟建议,父母应该改变这种错误认知——如果孩子表现出不想上学的意愿,优先考虑的问题是他们是否存在一些客观困难,例如注意力问题等。

3

“为什么家长只看到孩子不好的地方”

直到现在,阳阳的妈妈还是没有找到孩子学习困难的诱因。她甚至一度自责,怀疑是自己当年没日没夜地加班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照顾。

“事实上,孩子为何会出现学习困难,目前科学上并无定论。”张丽丽说,家庭遗传、智力发育、心理状态、家庭环境等因素,都可能与之有关。

上初中的小雨(化名)数学成绩总拖后腿,而相较于已经考上大学的哥哥,她成了父母眼中的“笨小孩”。

“小雨喜欢美术,不擅长数学,但她的妈妈却执着于孩子的数学成绩。”通过问诊,张丽丽找到了原因,因为她的妈妈希望小雨可以像哥哥一样考上大学,而不是把美术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数十年的一线临床经历让张丽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她看来,孩子学习困难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焦虑的家庭。

家长总以学习成绩来评判孩子,将过于焦虑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不断提高对孩子的期望。孩子考到90分,家长还要质疑孩子为什么没有考到95分?“成绩提高是一个过程,不能因为孩子这次没考到95分,就要把他之前的努力给抹掉。”张丽丽不禁好奇,“为什么有些家长只看到孩子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都忽略了呢?”

有些父母习惯于越俎代庖,甚至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设定的轨道发展,对孩子的要求不断“加码”,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不仅会成为亲子关系紧张的燃爆点,还会是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爆发点。

自学习困难门诊开诊以来,汤欣舟有时会有无力感,孩子学习困难问题并不能在门诊治好,很多问题出现在门诊之外。

汤欣舟表示,家庭环境问题是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长期处于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常会出现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不安、自卑等情绪,造成没有上进心、没有责任感、学习无兴趣、成绩下降等状况。

汤欣舟讲了一个令人唏嘘的案例。

一个孩子被妈妈带来门诊。一开始,孩子说腿软、头疼、呕吐、老做噩梦、身体不适,没心思学习。问诊过程中,孩子妈妈表示,经常和爸爸吵架,认为爸爸酗酒并吓到了孩子。后来,爸爸又带着孩子找到汤欣舟,拿着孩子的病历,认为孩子妈妈说得不对,让其修改。

“我不能修改,我只能按照孩子爸爸的要求再新写一份病历。”汤欣舟无奈地说,“我不是法官,医院也不是法院,他们谁对谁错我没办法断案,我只能确诊孩子是焦虑症。”

她说,身体不适、头疼、肚子疼、不明原因发烧等,也只是孩子的某种情绪在其身体上的反应。与成人相比,孩子并不具备成熟的心理调节功能,容易通过各种各样的身体不适形式表现出来,严重时,这些反应会影响孩子学习,甚至导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

“这是一种心理问题,我们通过‘话聊’为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尝试让孩子放下情绪,也让家长转变观念,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汤欣舟说,她希望能够给孩子和家长指出一条合适的道路,让他们都找到最合适的缓解方法。

“但医生的能力也很有限,我们也只是缝缝补补的人。”说完,汤欣舟再次摁下鼠标,“请46号患者就诊”的声音在学习困难门诊回响……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