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里听到一曲《海阔天空》 休克的他紧紧握住爸爸的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19 07:57   

“音”为有你 治愈人心

同学们说,在带给别人温暖的时候,他们自己也是幸福的。但是他们觉得自己做得远远不够,他们还想做更多的事,付出更多的努力。同学们希望,真心换来的不只是一瞬间的感动,而是这些小朋友们走出ICU,面对人生挫折时能够汲取的力量源泉。

带着这样美好的愿望,前不久儿童节的时候,他们想让更多的小朋友和家长一起感受音乐的力量。

儿童节当天,音乐会从ICU搬到了医院的小广场上。来往的人群驻足聆听,前来看病的小朋友快乐地和玩偶拥抱,写下送给ICU里小患者的祝福,分享单纯的快乐和友善。

记者问李木子,活动结束了,怎么还在放音乐?

浙江传媒学院“小福佑”电台指导老师 李木子:就是感觉小朋友们都没有散去,然后就是也还蛮舍不得结束。

浙江传媒学院“小福佑”电台指导老师 李木子:我其实一年前有想过这个画面,但是当时我发了一个朋友圈,我是想象一下八字还没有一撇,就是我们在医院的场景上面路演,然后觉得小朋友们今天反馈也都还蛮好的,有一些是挂着吊瓶在那边跟我们互动,所以还蛮开心的。我觉得医院也可以是一个没有那么痛苦的地方,可以有很多的温暖和感动。不想让音乐停下来。

音乐永远也不会停,正如祝福卡片上写的那样,我们的“每次心跳和呼吸都在为宇宙华丽的乐章打节拍”。只要相信,音乐就会一直陪伴着我们。

音乐会、语音信箱,同学们做的这些并不只是一个公益项目。医学上,这样通过音乐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撑以及辅助康复治疗的方式叫做音乐疗愈,也是医护人员正在研究的课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滨院区综合ICU主任 叶盛:有几例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滨院区综合ICU医生 沙曦雪:总的来说有十几个,但是满5天的少,6个左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滨院区综合ICU主任 叶盛:伦理一定要过关,然后再做科研就踏踏实实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滨院区综合ICU护士长 谢王芳:做一下它的对比,包括它家庭的生活质量,就是我们这样一种对他的家庭的生活质量和照顾者的负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滨院区综合ICU主任 叶盛:这样的话,用科学来说话,我们感觉情绪上有提供价值的,但是数据上怎样,我们也想看一看。

2021年起,浙大儿院就开始音乐疗愈的探索。截至目前,已经累计服务近8000名患儿,特别是对ICU重症患儿、孤独症、语言发育迟缓等特殊患儿提供了具有病种特色的音乐小组活动和专业化评估。医护人员们也希望用音乐精准辅助临床治疗,促进儿童康复,缓解更多小患者们的心理焦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 舒强:现在新的医学模式,要考虑到社会,还要考虑到他心理的状态,所以它其实是一个系统地去进行疾病治疗。所以我们医院的人文建设其实也是很重要的,医生不单单是给他临床上去解决疾病的问题,有的时候我们可能通过一些心理的,特别是刚才提到的通过音乐的一些个辅助,可能对我们治疗会有很大的一个帮助作用。

主播点评:用生活给生命打气 科学地用艺术疗愈

有ICU经历或者当过ICU患者家属的成人知道,住ICU对人精神上的最大考验是:没有生活。一天的时间基本会被治疗所占据,从前的那些热爱被全部挡在了病房之外。所以,当“小福佑”电台把孩子们喜欢的歌带到他们面前,把家属的形象和声音带到他们面前时,生活就又回来了,那些最爱的深爱的亲爱的又都回来了。孩子们的哪怕一丁点回应当中,都饱含着对这种回归的喜悦,而这喜悦又迅速转化为对抗病魔的顽强动力。

歌声暖人心,这是艺术。让艺术成为ICU的日常,就得科学。志愿者与儿童医院的合作中,在遵守ICU防护规定下实现演唱、用数据对音乐的情绪价值作量化分析,都是科学上很有价值的探索。音乐疗愈不能代替医学治疗,但它可以成为后者的强力助手,如果再能从现有的实践中总结出标准化、系统化的方案,那就不只是儿童患者的“小福佑”,更是所有患者的大福泽。衷心期盼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