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人类投资顾问和理财师在相同问题上的表现如何呢?
浦发银行杭州分行理财经理在回答上述问题时,先反复确认了客户的风险偏好以及投资需求。在“平衡性”风险偏好的假设下,该理财经理回复称,“建议从日常消费、稳健理财、权益配置、家庭保障四个方面按照不同的比例做一定配置。日常消费方面,建议配置10%-15%的比例,供日常消费使用,可以选择浦发银行的通知存款,代销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或者中短债基金以及同业存单基金;从稳健理财方面,建议配置30%-50%的比例,作为稳健理财资产打底,可以选择浦发代销的大额存单,中长期理财产品,或者固收+类的基金产品;从权益配置方面,建议配置10%-20%的比例,作为获取超额收益的资金,可以通过权益基金来参与资本市场发展的红利,获取超额收益;从家庭保障方面,建议配置10%-20%的比例,通过重疾险、意外险等保险产品的配置,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杭州一家中型券商投资顾问在回答上述问题时,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可以按照理财‘4-3-2-1’的原则,40%主要配置固收+产品,30%配置股债混合型基金,20%配置偏股型基金,剩下的10%可以去买个股、期权、期货,激进一点,争取稳中求进。”
另外,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则回复称,“可以从收益性、灵活性和安全性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把100万本金分成三份。其中,第一份30万元现金考虑收益性,主要投资股票、基金、黄金这些潜在收益比较高的资产;第二份30万元配置向灵活理财的产品,既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又可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开销,家庭一些突发紧急的情况(比如生病)也可以从其中列支;最后一份40万元考虑资产的安全性,这一部分的钱适合那些时间周期比较长、收益比较稳定的资产,比如银行大额存单、定期存款,国债等,它能从一个比较长期、稳健的角度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客观评论,人类的投资顾问、理财师在给相关理财建议的时候,更能结合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并就客户的实际资产状况给出人性化的建议;ChatGPT给出了一个普适性的投资建议,条理清晰,有些视角也是值得人类的投资顾问、理财师借鉴。
就在几天前,财通证券研究所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机构”,采用ChatGPT撰写了一篇医美行业研究报告。这篇报告题为《提高外在美,增强内在自信——医疗美容革命》,全文长达近6000字,署名的作者只有“ChatGPT”。这篇带有试验性质的研报发布后,财通证券研究所所长通过社交网络分享了首次用ChatGPT写研报全过程体验下来的7点感受,其中不乏像“可读性强”“流畅度好”“肯定会替代人工”等溢美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