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产业迎来高光时刻?专访国盾量子董事长应勇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5-23 18:14   

长三角会成为量子产业高地吗?

记者:如果说量子力学的建立,欧美科学家是主要贡献者,那么量子产业化,我国已处于第一方阵,有望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但是,如何做才能持续领先呢?

应勇:我一直认为,国内要加快形成“量子+”产业生态。简单说,就是要用起来,拓展尽可能多的量子技术应用场景。这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今年两会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在谈到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时提到,“新”是“创新”,“质”是“高质量”,“生产力”三个字则意味着,在高质量创新后,还能够产生生产力,也就是说要应用。我很同意他的理解。

记者:国盾量子是如何拓展应用场景的?

应勇:做了很多探索,以前主要是做企业端、政府端的应用。比如去年,参与建设的合肥量子城域网(一期)已完成项目验收,交付了3例“微纳量子卫星地面站”,还与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合作推出了亚运会期间的安全供电解决方案,与中国电信、钉钉合作推出“量子安全OTN专线”、“量子安全应用门户”,参与建设了浙江省首座“量子+变电站”等等。现在针对个人用户的应用也开始尝试,新近研发了“国盾密邮”“国盾密语耳机”等终端消费产品,希望让大家认识到,量子不是那么玄乎的,我也能用。

记者:未来哪些领域的应用前景会比较大?

应勇:凡是有较高信息安全要求的领域,都可以拓展为“量子+”应用场景,比如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我们都有案例在做。还有AI大模型。当然还有电网、燃气、供水等公用事业领域,必须高度安全,否则一旦被攻破,就会造成很大的公共事件。

记者:长三角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圈,国盾很多项目都在长三角,在你看来,长三角有希望成为中国量子产业的第一高地吗?

应勇:发展量子产业,长三角既有产业和科技基础,应用场景也非常广泛。去年,我们参与建设的合肥量子城域网完成项目验收,这个范例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一些影响力。在去年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人座谈会上,“谋划建设长三角区域量子通信城际干线网络”就写进了工作任务。如果能将合肥量子城域网的建设模式在长三角重要城市复制,让这些城市之间能够互联互通,然后作为一个整体的示范来推动全国性网络的织密,就能让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发挥出更大效益,也会把量子产业向前推进一大步。

记者:现在进展如何了?

应勇:正在推进之中吧,去年G60科创走廊城市在进博会搞了一个签约仪式,成立联盟共同推进,依托“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资源优势,加快量子密码技术和应用创新,上海松江区是牵头人,方案也在做。

做这件事情的必要性在于,量子保密通信是叠加在现有通信网络之上的,只有形成一个跨区域的大网,才会让更多用户用得起,让投资人、建设主体有合理回报,从而形成一个长期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无论是经济实力、政府能力,还是对信息安全的要求,都是最有条件率先建成这张大网的。而且,国家提出,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数据安全就是底层设施,没有数据安全保障,很多数据用不起来,很多产业难以发展。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刘刚 李超然 叶星辰  编辑:管鹏伟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