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承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2-26 09:36   

能源

可持续的“终极方案”,研究路漫漫

从某种程度上说,靠吸碳达到“碳中和”,治标不治本。开发绿色可持续能源系统,不仅可从根本上改变人类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现状,同时也可消除由化石燃料利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

“相比环境破坏,火力发电和交通运输,造成了全球约三分之二的碳排放。”西湖大学工学院特聘研究员王建辉认为,解决问题,要从开发清洁能源,以及研发高效率的能源存储和转化装置入手。

风力、阳光、水力——自然界的清洁能源无处不在。“自然,换个词形容,也就是靠天吃饭。内陆比沿海缺水、夏季比冬季少风、晚上没有太阳……这意味着它们的供应并不稳定。另一方面,释放的电能看不见摸不着,储存和传输都是大问题。核能很清洁,也因潜在危险让人又爱又怕”。

能否将这些不可控制的能量,转化为一种像化石燃料一样方便使用的化学能量载体?

氢能,能。

氢气,“赤条条来赤条条去”,燃烧后除了水,什么也不会留下。燃烧值是汽油的3倍。

但制氢不易。

目前的大部分氢气依然来自化石能源,占大约世界产氢量的96%,从根本上说还是“死循环”。过去二三十年,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怎么样让水在太阳底下晒出氢能源。“它需要在水里放一块特殊材料去催化反应。但目前的光-氢能源转化率还只有3%左右。利用硅等太阳能电池材料,太阳能的光电转换率能达到20%到30%。”

一个虽然成本依旧高昂,但有下降趋势的“节约”方案是,在风、光能过剩的地区建设产氢设备,将多余电力通过装置转化为氢气储存起来。

可储氢更难。

燃料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转化装置,但全世界科学家研究了数十年,却尚未实现“物美价廉”。

氢燃料电池的储氢方式,分物理和化学两种。物理储存,即用高压把氢气“压”进罐子,制成“高压氢气罐”。以汽车为例,日本丰田在近年开发的“Mirai”氢燃料电池车,一个罐子卖10万元人民币,一个为罐子加氢的加氢站投资成本为1500万到2000万元人民币。

从2019年开始,中国氢能发展步入“快车道”,现投运加氢站70多座。中国石化销售上海石油分公司总经理沈辉曾透露,加氢站每公斤氢只有十几块钱毛利,每年运营费高达200多万,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

“而且在大众认知里,氢气容易爆炸。要开装氢气罐的车满大街跑,老百姓适应起来恐怕有障碍。”过去十多年里一直从事储能研究工作的王建辉,主要的研究之一,是利用氢和其他材料的化学反应方式进行化学存氢。

镍氢电池一度是市场主流,在早年的数码相机、混动汽车里应用广泛。但很快,它的“霸权”地位被锂电池后来居上。主要还是因为不实惠。

“一来,同等体积下,锂离子电池比镍氢电池的能量密度要高出近一倍。”王建辉说,过去十年,数码相机、手机、手提电脑等科技产品越来越轻薄便携,功能越来越多,对电池续航能力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二来,镍氢电池中所需的稀土金属开采成本高,全世界资源存储分布不均。”他记得,早年日本从中国购买稀土原料制成产品后,又高价卖回给中国。

科学研究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在研究氢能的同时,王建辉还一直关注着锂离子电池相关研究。“锂离子电池代表当下的主流,供给手机、小汽车等小型机器;氢能源代表未来的可能,供给卡车等大型机器——它们都是新能源存储技术,可以很好互补。”如何提升其能量密度,以及解决“活泼”的锂金属易放热而造成起火爆炸的安全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于全人类,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碳中和”任务,是一种自我拯救。这是一条迫在眉睫,却又很长,却也没有捷径的路。

于个人,先从日常小事着手:每天非电动牙刷能少排出48克二氧化碳;晾晒衣服代替滚筒干衣机少排2.3公斤二氧化碳;下班关电脑代替待机少排三分之一二氧化碳……

所以,今天,你低碳了吗?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严粒粒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