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同。不过,在不少家长心中有一个困惑:看视频难道不是一种阅读吗?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指出,纸质阅读跟视频阅读相比,在培养孩子想象力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1月9日《中国青年报》)
有科学家把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是听人讲白雪公主的故事,一组是看白雪公主的动画片。之后让两组孩子画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听了故事的孩子画出的白雪公主各不相同;看了动画片的孩子,画出的白雪公主全都一模一样。
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无不现代化。计算器代替珠算盘,百度代替字辞典,录音笔和U盘代替笔记本,键盘代替钢笔和毛笔,识字器代替师生传统的识字互动。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家长代替学生完成海量的作业。
孩子们的“优越待遇”,并不是孤立的。就接收信息方式来说,现在的成年人也都弃旧图新了。因为客厅有电视、手中有iPad、耳旁有有声电子书。摄取信息就像吸收空气一样,不需要在意,也不需要费力。不仅如此,看场电影,3D、4D,美名其曰丰富感官体验,却省略了你的想象和思维。
小时候接触的《红岩》、《青春之歌》,有小说,也有连环画,当时本能不喜欢后者。读过厚簿头,脑海里老想象着小说人物,并想象那个充满艰辛和激情的年代。直到长大后,看到同名小说的电影,演员形象在脑海里定格了,小说人物的想象也就结束了。
媒体刚刚披露今年春晚节目最先过审的是哑剧,这让我对于春晚这样的大众文化艺术充满期待。哑剧对于小品等相对直白的表演艺术,大概就类似于讲故事和动画片的区别吧。
近日,武汉一位区委书记在电视问政时,被观众点背核心价值观,褒贬不一的评论中,有一个观点我很欣赏,说这位书记虽然卡壳,但他是根据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理解,来记住24个字的。虽然没有街上大妈唱读出来的顺溜,但它却是真正入脑了。
小孩读书,成人做学问,观众感知艺术,官员理解政治,都要多吃“粗菜淡饭”,并依靠本身的消化功能。否则,我们的味觉、视觉、听觉等一切感觉都会退化,你还不知其危。习惯性享受智能化等高大上的“精品”,对于正常人来说,它也是一种饮鸩止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