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退役,是这几天的热门话题。同样是体育新闻,相比之下,武汉网球公开赛哪怕请来了女神级球员莎拉波娃,甚至于仁川亚运会这样众星云集的全亚洲体育盛会,似乎也要让位于李娜退役的轰动效应了。
这一次李娜之吸引人们的注意,不是以惯常的捧杯、横扫的形象出现,正如李娜在刚刚发表的告别信中所说的有一些苦恼和遗憾一样——“在这之前我苦恼了几个月,最终,长期以来的伤病让我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尽管我做出了100%的努力去争取参加第一次在我家乡举办的比赛。但是,作为一个职业的网球运动员,现在离开赛场对我来说是最正确的决定。”
李娜毕竟是李娜,李娜从不落寞,退役的李娜也不落寞。她不仅仍然收获了众多的祝福,而且也正在展示一个伟大职业运动员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网球不是我国体育的强势项目,李娜作为一个职业运动员,无疑已经创造了世界奇迹。赢得大满贯、获得世界排行第二名,李娜所取得的殊荣将久久地留在这个世界,留在人们的心里。
李娜的成功,是体育精神的最好演绎。这条路上,除了汗水与拼搏,除了鲜花与奖金,还有无情的伤痛,还有必须输得起又赢得回的意志与毅力。
而李娜之伟大,更在于她对于体育精神的不懈追求上。
不论输赢,作为职业运动员的李娜,总是散发着异样的光彩。她在职业生涯中所表现出的意志品质令世人钦佩,她的成绩和实力、风度和精神,一次次成为世人瞩目的议题。
武汉女孩李娜
通过媒体和各种途径,我们所熟悉的李娜,怎么看都像是一个邻家女孩,她所上演的正是武汉女孩地道的真人秀。她有着典型的武汉性格,甚至于长着典型的武汉女孩脸型,大大咧咧,大大方方,风风火火,直来直去。像武汉的大众小吃热干面,像武汉火辣的天气,像武汉码头文化的精灵。
李娜曾说她生活在一个“一千多万人的小城”,这句不经意的说词,影响力远胜于官方苦心经营的武汉话语。
事实上,她也像许多武汉女孩一样,有着与武汉这座城市割裂不开的情愫。她曾在武汉打球、念书、挤公交车,在这里她恋爱、结婚、过日子,在这里她做梦、沉思、憧憬职业生涯的未来。作为一个武汉女孩,她是那么的热爱和离不开武汉。相关报道显示,打完2001年全运会退役后,她与姜山一起到华工读书。过了一段普通武汉市民常过的日子,忙碌并快乐着。她在武汉的生存与许多武汉女孩没有什么两样,在新华路体育场打过球,北湖小路上用小龙虾和行吟阁啤酒打过牙祭,在武汉人爱去的几大商场淘过货。
李娜小两口的故事也比较够世俗化,人们熟知的那句“加哈子油,莫在那里坐倒”,让李娜直率、爽朗、火辣的辣妹子性格跃然纸上。一如我们平常所见的小夫妻,丈夫总体上既是恩爱的宝贝又是撒气的冤家。2013年澳网公开赛女单比赛因伤遭逆转获亚军,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李娜足足哭了一分钟才开口说话,但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平时当成受气包的丈夫,她表示:特别想赢个冠军,然后当做礼物送给姜山。果然在2014澳大利亚公开赛中,她不负众望取得了女单冠军,赢得了个人第二座大满贯,谁说这又不是爱情的力量呢?
体育明星李娜
作为体育明星,李娜是运动员的标杆,是职业体育的参照系。职业网球比赛,在我国起点低、入门晚,曾经是一个不被看好的项目,但正是因为以李娜为杰出代表的一帮职业运动员的努力转型,中国人才在这个项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李娜自1999年转为职业选手以来,就在不断创造奇迹,从网球低级别赛事一路打到四大满贯。她是第一个获得巡回赛单打冠军的中国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四强。2011年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2013年澳网公开赛女单亚军,2014澳网女单冠军,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在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上夺得单打冠军的第一人。
以2013年的澳网比赛为例,这堪称是李娜进入职业网坛以来最为传奇虽败犹荣的一场比赛。传奇首先表现在拼搏精神。第一次受伤之后,李娜在接受6分钟医疗治疗之后就顽强地重回赛场。在一场举世瞩目的大决战中带伤上场的痛与残酷是可以想见的,不料,在第三盘她又再度扭伤脚踝,并且磕到了头部。李娜在接受短暂治疗之后,顽强地再次重回赛场。李娜用一种拼命三郎的姿态告诉世人,什么是真正的体育精神。
传奇其次还在于大将风度。比赛的结果似乎是一种宿命般的命运,在阿扎伦卡以毛巾捂脸喜极而泣并与教练和亲友团庆祝时,电视转播的画面数次扫过李娜,她独自坐在场边,眼含泪水。但在短暂的心理调适之后,李娜登上了颁奖台,并且按惯例进行了一场娜式幽默的演讲,在面带微笑接受亚军奖盘后,她说:“谢谢支持我的观众,我知道我不年轻了,但是我还是要说,我盼着明年再来。”李娜果然再来了,也果然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冠军。
正是体育职业精神的传承,使李娜永远那么大气、幽默,一举手一投足都显露出国际范和大家风范;也正是体育职业精神的熏陶,李娜永远能跟上时代节拍,且一颦一笑都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赛场内外的所有细节都能成为经典。
职业女神李娜
李娜的横空出世,不是一个偶然。李娜的成功史,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与落后僵化的体育体制相抗争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传统的举国体制曾经比伤痛更严重地困扰着她,更影响过她的成长。
李娜8岁开始打球,1999年进入国家队,事实上早在2002年她就不得不选择退役读书。2004年李娜复出,开始了她的第二次职业生涯。从这时开始,她已经不再在体制的襁褓中,训练、比赛,包括请教练、康复团队和经纪团队,都是她自己的事情。看起来,她需要操心的事情多了,但恰恰这样,她才可能随自己意愿请到最适合自己的教练,才能不受干扰的安心打球比赛,事实证明,恰恰是有了自由的空间,她才在经历了退役的挫折之后,又一步一步地起跑,冲向网球运动的巅峰。
在谈到今后的路时,李娜仍在走她走惯了的职业自由体育之路。她在告别信中坦陈:“我不会停歇。我将和我的经纪公司一道,制定各项促进中国网球发展的计划。包括开办“李娜网球学院”,学院将会为下一代的中国网球明星提供奖学金。另外,我也会参与Right to Play儿童乐益会公益组织,致力于帮助生活贫困和身处困境的儿童和青少年,帮助他们通过体育的力量战胜挑战。随着我从事的慈善事业的继续,涉及范围也会扩展,曾经的梦想如今也会成为现实。”
李娜退役了,李娜现象仍然值得研究;李娜退役了,她身上所闪现的体育精神的光芒仍在。相信李娜现象能对我国体育改革,对打造职业体育精神,对实现体育强国之梦有所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