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的红花湖从2006年之前的默默无闻,到现在的人气爆棚,中间只用了短短的几年。但是,如今依然没有商业开发,才让红花湖保持了最初的定位———野。也正是这种野趣,让红花湖在周边城市一枝独秀。(8月31日《南方都市报》)
想当初,有不少开发商、生意人托关系找人,想在湖内建酒店、别墅,最终都被市政府堵在了门外,政府如此善待景区的开发和野趣,无疑体现了更高的发展和生态境界。
红花湖景区不仅有山猪、蟒蛇、珍稀鸟类,还有少有的金钱龟生存,甚至还有娃娃鱼,也有野草野花静静地成长和绽放,美丽的天际线一望无际,如果说红花湖是一块难得的“璞玉”,那么其价值就在于野性美。
杂草,也就是野草,在城市是那么不受待见,即使逢春喜生,欣欣然钻出地面,但是也免不了夭折的命运,城市绿化向来需要整齐划一的美感,君不见城市的草,模样一样,个子一般高,齐刷刷的如毯似毡。城市里有土壤的地方,被人工草坪全部覆盖,没有土壤的地方,被水泥覆盖了,即使顽强地在草坪中或者缝隙中生长,也会战战兢兢,朝不保夕,因为城市没有给与野草生存的“户口”,甚至将野草当成了绿化的天然敌人。
但是,野草从来就不是公园和景区的天敌,早期的城市从村落演变而来,植被的多样性特别丰富,野树、野草和野花构成了早期城市的绿化景观。可是城市发展到了今天,恨不得用单一品种的草种将野草赶尽杀绝,这不仅是绿化审美的无知和过激,也违背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规律。
曾几何时,城市的秋虫鸣叫声音绝迹了,城市交响曲中因为少了这样的美妙音符而显得不够动人,老人们因为秋虫鸣叫不再,美好的记忆被割断了,孩童们因为秋虫不再鸣叫,以为城市就该如此没有自然的生机,城市的秋虫不再鸣叫,最该反思的却是人类频繁的城市活动。
曾几何时,城市建设公园和景区,为了追求美观,忽略了实用,重视欣赏,忽视生态,为绿化而绿化,人工和不科学绿化的影子和痕迹随处可见,片面以为生物多样性仅仅是说给城市外围的绿化听的,为了让城市草坪泛绿美观,不惜试用化肥和毒性很大的农药,草是长好了,但是土壤被腐蚀了,板结了,鸟虫都失去生存的起码条件。
充满野趣、野性的红花湖告诉我们,演替自然,交互共生,大自然做得最好,而且免费,城市的绿化应该以恢复自然生态为主要目标,应该把非自然的展示减少到最小程度。除了发展各种观赏植物,应该从改善城市植被的生态功能出发,充分重视城市自然生态的研究和恢复,只有这样,野性之美才不是城市人不可实现的梦想。
建设生态城市,是很多城市的目标。然而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违背生态规律的现象,忽视了城市绿化植被的生态功能恢复,淡化了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片面认为在以钢筋混凝土为主的城市,只要能够有绿色就够了,在这样的思维下就出现了:绿化虽好,但是野趣没有了,生态建设就这样被异化。
闹市中能够拥有一个充满野性的湖泊,难能可贵,城市不仅要快,也要慢,慢生活应该是城市人的精神福利,呼啸而过的城市需要有更多的闲心来观赏和倾听野趣,带给我们的更是对心灵的安顿,让我们身处城市,但是却感受到了浓郁的郊野气息,保留城市野趣就是保留最自然的乡土,让野性回归这块土地,就是我们善待自然,顺应自然的最好行动。
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和人文化的城市,决不是被商业和汽车喧嚣所一味代替的城市,头顶上有蓝天白云,林子里有野兽,树梢有鸟儿歌唱,草丛里有秋虫鸣叫,也应该是我们建设城市的追求,月夜下,能够避闹择静,聆听野趣,这样的城市景致谁又能说不是一种和谐呢?
文/魏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