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高老先生哮喘病发作,因打的无门,拦车被拒,最终因一口痰堵住了生命的唯一出路。纵然只有3分钟的车程,纵使两父女双双跪在车前祈求,也无能撼动私家车主的 “铁石心肠”。
社会万象,从来就不乏同类事件的发生。看到这篇报道,笔者在感慨社会冷漠之余也扪心自问:若是我,我又会去帮人家一把吗?那种情况下,谁能保证好人就能有好报?媒体报道墨迹未干的就远有南京“彭宇案”、近有郑州大学生判赔7.9万,说不好还会遇到无良警察“钓鱼执法”。果不其然,某门户网站对此事的调查结果显示:19738名网友中选择“好心没好报”的就有13492,认为“能帮就帮”的只有4000不到,看来我并不算“另类”。
人之初,性本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什么让如我一般的善民对生命逝去也开始冷眼旁观?苦思不得其解,只能安慰自己:社会不都是这样吗?恍然间,豁然开朗。我意识里的“社会”是什么呢?是媒体口中的社会。是电视广播、是报纸、是网络……相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每个人的具体社会接触面都是极度狭隘的,绝大多数人接收的绝大多数社会信 息都出自媒体。进入信息时代,每个人意识里的“社会”都“先天性” 地留下了大众媒体的深深烙印。
那么,大众媒体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就是完整的社会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借用市场经济学里的一个概念:信息不对称,它是指买卖双方对于商品信息掌握不一致。媒体发布的信息永远都是选择性的,而,这种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如斯坦利.瓦克里尔给“新闻”下的定义:新闻就是女人、金钱、犯罪。当高老先生被私家车主载到医院像以往一样挂瓶水好了,媒体还会把它当新闻吗?我相信,没有再多的人会知道我们的社会也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助人为乐之事。
我们现实接受的“媒体社会”与真实的具体社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这就造成了社会实际存在的信息与观众得到的信息不对称。当媒体绞尽脑汁地挖掘有关女人、金钱乃至犯罪的社会信息时他们就“无意识”的充当起了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制造者。
我当然无意要求媒体从此以后“改邪归正”,只管高唱道德好。我只是希望有责任感的媒体能“双管齐下”。当蒙头只顾高叫社会有多黑暗时也记得为那些心怀希望的人们点盏蜡烛,让他们看到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