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岸边游玩时辨认出疑似化石 经博物馆工作人员发掘 共挖出11枚恐龙蛋化石 9岁小学生发现6600万年前恐龙蛋 7月23日,广东省河源市9岁小学生张仰喆与其母亲李小芳在河源市区东江大桥东面的岸边游玩时,意外在断桥便道的护坡上发现并辨认出1枚疑似恐龙蛋化石,随后通知相关部门。后经河源恐龙博物馆工作人员现场发掘,现场共挖出一窝共11枚距今66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接下来,博物馆将组织专业力量对此次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进行清理和修复。 小学生河边游玩辨认出“恐龙蛋” 河源市民李小芳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7月23日上午,她和儿子张仰喆来到东江大桥附近的东江河边游玩。“今年的大水把桥冲毁了,岸边桥基断裂,下面的泥土裸露在外面。” 本是为了来和断桥留念的孩子突然有了新发现。“他在斜坡上的土里发现一个蛋壳,急忙喊我说,妈妈这个好像是一个恐龙蛋壳。”李小芳说,就在不久前的博物馆日,孩子刚刚在当地的恐龙博物馆见过形态各异的恐龙蛋化石,展出的除了有完整的还有破碎的蛋壳化石,所以这次孩子一眼就认出来了。 不仅如此,就在发现蛋壳化石的斜坡往上约80厘米处,张仰喆在红砂岩层中又发现了一枚圆形的恐龙蛋化石。随后,李小芳经朋友联系到河源恐龙博物馆,寻求帮助。 11枚恐龙蛋化石来自6600万年前 广东河源,自1996年以来,这里发现了大批恐龙蛋和骨骼化石,它也因此被誉为“恐龙之乡”。这里建立了专业的恐龙研究机构——中国古动物馆恐龙蛋馆,又名河源恐龙博物馆。 河源恐龙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黄志青告诉北青报记者,23日上午,他们在接到消息后,与警方一同赶赴现场。在随后的发掘中,共从地下六七十厘米处挖掘出一窝共计11枚“石蛋”,每枚直径约9厘米,最终确认这些“石蛋”确为恐龙蛋化石。 此次包裹恐龙蛋的红砂岩在距今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形成,因其土壤呈红色而得名。从出土的这些“恐龙蛋”来看,应属于白垩纪晚期。 黄志青说,此次发现11枚恐龙蛋化石的位置曾修筑房屋,导致土石松软。经过泥水冲刷腐蚀,蛋壳依然保存下来直至完整出土,这样的恐龙蛋化石非常难得。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此地并非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早在1999年,在距离这次挖出11枚恐龙蛋化石仅500米远处曾挖出多枚不同类型的恐龙蛋化石。 待时机成熟还将展开进一步挖掘 黄志青介绍,博物馆将会组织人力对这些恐龙蛋化石进行清理和修复。“我们先把这11枚恐龙蛋化石放在空调房内完成干燥处理,然后进行加固,对破损的地方进行黏合与修复。大概周期在一年左右,事后将分时段展出。”至于此次出土的恐龙蛋属于什么属种,暂无定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河源恐龙博物馆还会在适当的时机对此次挖出恐龙蛋的桥基处进行重查与进一步挖掘。“根据经验,这里可能不止这一窝恐龙蛋,或许我们还能有新的发现。”黄志青说。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作为“恐龙之乡”的广东河源,近年来出土形态各异的恐龙蛋化石,尺寸从1.5厘米至16厘米不等,具有丰富的科研价值。 对于当地人而言,辨识恐龙蛋化石和恐龙骨骼化石也是一门“从娃娃抓起”的技能。李小芳表示,孩子此次能敏感意识到可能是恐龙蛋化石,与平时的教育密不可分。“可能因为生活的城市环境,他对关于恐龙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平时在街头或者校园都能见到类似宣传,孩子自己也会去博物馆、图书馆查看相关资料,在学校老师提到这方面信息都会特别留意。至于他在发现恐龙蛋后能想到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依然与平时教育密不可分。”文/本报记者熊颖琪统筹/蒋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