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挖金子’咯……”连日来,泰顺县彭溪镇的山野间,沉闷而有力的“嚓嚓”声不绝于耳。一大早,65岁的水尾村村民沈华冬在自家地里埋头抡着镐子,一个个半米开外的小土坑,间隔两三米依次排开来,准备开春后种下黄栀子小苗。
眼下虽过了丰收时节,但不少村民仍沉浸在黄栀子带来的增收喜悦之中。当地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缩小“三大差距”,特别是围绕栀子花推动“土特产富”全链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注入强劲动能。刚过去的2024年,众多知名新茶饮品牌纷纷推出“栀香”系列饮品,直接推动栀子花收购价水涨船高,价格从每斤5元不到一路飙升,最高时有30多元。当地村民纷纷笑称,山旮旯里长出了“金子”。
沈华冬的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多年,今年也计划留在村里种栀子花。自家10多亩栀子花去年收入竟有15万元,这让老沈家乐坏了,就连自己80多岁的父母也加入了种植队伍。同村的60岁村民沈华塘还请了帮工来打理。“帮工每天220元,算上身价暴涨的栀子花,还有每斤能卖9.8元的栀子果,请帮工还是划算的。”沈华塘说。村子周边还兴起了很多新“职业”:专门育苗的、帮忙种植的、编织采摘袋的、卖养护农具的……从水尾到西关、月湖,再到柘下、富垟等村,仅彭溪镇的栀子花种植面积就已达8000亩左右,并向福建福鼎市贯岭镇等浙闽边界地区不断延伸覆盖,涉及农户5000多户,每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眼前的忙碌场景,与早年的平淡光景,可谓大相径庭。上世纪90年代,彭溪镇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土壤与地势条件,吸引了众多农户种植黄栀子。然而,村民没有自主销路,只能被动等待采购商上门收购。“行情时好时差,低谷时每斤栀子果收购价只有几毛钱,许多村民就不再打理,任由杂草吞没栀子树,有的索性砍掉栀子树改种茶树。”村民廖荣翠感叹,原本还算热闹的山头,渐渐荒凉了下来。
为了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泰顺成立“中药助力富民”项目工作专班,联合浙江中医药大学、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温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等单位,在彭溪镇开展栀子花产学研销现场“问诊帮扶”。
如何以花为媒,重新激活乡村?“要提高栀子花的附加值,并延展这朵花的跨界融合力。”从英国留学返乡的彭溪镇青年曾秋,重启了早前接触的栀子花课题。她果断辞去稳定的银行工作,在2016年创办康鸿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当地政府和科研院校帮助下,全身心投入栀子花产品开发。
“用时2年多,经历100多种配方实验,一款以栀子花为核心成分的冷凝皂诞生了。”提及这段经历,曾秋脸上洋溢着孩童过年般的兴奋。在18.1℃恒温下,栀子花经精华萃取、冷凝发酵、手工打磨……至少69天19道工序后方得成品。在康鸿公司的展柜里,除了这块填补国内市场空白的冷凝皂外,还有栀子花保湿水、面膜等相关产品20多种。
“每块冷凝皂融入了近600朵栀子花的精粹成分。”走进冷凝皂生产线旁的直播间,身穿白色工装的曾秋现场演示冷凝皂的起泡效果、分享栀子花保湿水的使用心得,讲述着每款产品背后的共富故事。
直播吸引了全国140多万粉丝,也重新树起了农户种植栀子花的信心。在政府政策扶持下,公司与种植户签订了保价收购协议,农户负责种植,公司负责收购,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公司按保护价进行收购。当地政府还携手保险公司推出极端天气赔付险种,进一步打消农户顾虑。
“再不用担心栀子花烂在地里了。”吃下定心丸的廖荣翠,把种植面积从2亩扩到5亩。每逢种植培训时,他比儿时上学还认真。专家一年4次的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也让沈华冬成了“半个专家”:啥时施肥、怎么除虫、如何除草……这些都不用翻本子。他还打算把种植心得传给儿子儿媳。
大伙儿步子迈开了,曾秋也一刻不敢停歇。栀子花因其独特的香味和药用价值备受茶饮界青睐,2024年,曾秋成立浙江康鸿饮品有限公司,生产以栀子花和栀子果为原料的茶饮和果饮。
走进康鸿饮品5号厂房,一条年产6万吨饮品的生产线正忙碌运转。“左边是吹瓶、灌装、旋盖系统,右边是茶汁的萃取、离心、过滤系统。”正在指导工人检测产品的厂长王伟见有客来访,主动当起了向导。栀子花和茶叶按实验设定的比例、时间、水温进行调配、吹灌旋封,在贴标包装、码垛后自动入库,12名工人每小时可生产2.4万瓶饮品。
“生产线每年运转250天,年产值约2.4亿元。”王伟算了一笔账,公司预计每年消化茶青约2300吨,拉动茶农销售额4000万元;消化栀子花约500吨,拉动花农销售额1000万元。
在饮品生产线对面的实验室内,上海留美博士后邢惠华正带领团队忙着研发,从花到果实,再到树的叶和根,黄栀子价值还在不断地提炼、提升。不远处的冷凝皂DIY以及生产观光区域,时不时响起孩童研学欢快的声音。
如今,泰顺持续放大万亩栀子花海生态效应,推出栀子科普研学游、“栀此”音乐节、西关相“栀”文创集市等活动,不断激发乡村活力,也让泰顺、苍南和福鼎交界地区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带动区域旅游增收5000万元。
可看、可用、可品、可尝……“土特产富”全链发展,漫山遍野的栀子花,芳香越发扑鼻。
【短评】
挖好乡村振兴富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不同的气候、土壤、水源,滋养了多样化的自然物产,这些带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着力点。
在浙南深山泰顺,盛开在每年夏季的栀子花,却在全年香气四溢。它覆盖1.2万亩山地,衍生的产业年产值达2.5亿元。以曾秋为代表的返乡青年在兴村、融合中积极创业创新,提升了栀子花的价值,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
深挖黄栀子潜力,离不开政策扶持与多方协同。从成立专班、出台政策、打造基地,到龙头引领、促成合作、保险兜底,泰顺积极作为,为群众铺路子、为产业搭平台、为区域打品牌,让黄栀子有土味、有特色、有产业、能富民。
一枝花、一颗果、一叶茶……这些看似平常的“土特产”,饱含着浓浓的乡情乡愁,承载着农民的致富梦想,牵动着老百姓的“钱袋子”。《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若千亩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以栀子花为代表的“土特产”,堪比乡村振兴的“富矿”,应是越挖越有、越挖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