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一种能像人类鼻子一样检测汽车内饰件“异味”的新型嗅辨装备,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副研究员沈文锋。最近,这一技术进入宁波中科新材概念验证中心的项目库后,得到了权威专家的认定,并有望实现工程化放大(将科研成果从小规模实验室研究转化为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一个中间环节)。
所谓概念验证,就是判断一项成果在技术上可不可行、在市场上有没有商业价值。它提供科技成果遴选识别、技术性能及可靠性测评等全链条服务,旨在解决产业界不愿创新、不敢创新等问题。
概念验证发端于国外,近年来在国内迅速风靡,例如杭州就明确提出打造全国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之都。作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宁波也于近期公布首批34家概念验证中心创建名单,明确按政策给予市级概念验证中心最高1000万元的补助。
聚焦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概念验证如何发挥作用?
让更多好成果发光发热
人工嗅觉传感因为涉及多学科交叉,研发难度很大。针对汽车电子、电子消费等行业的发展需求,沈文锋带领的人工智能嗅觉团队联合相关单位抢先探索。“我们构建了一整套嗅辨感知的软硬件系统工程机,可辅助或者替代当前汽车行业内通用的人工嗅辨员判别的工序,检测精度和效率均大大提高。”他说。
成果不错,产业化却因资金等难题迟迟难以落地。今年早些时候,这个成果成功入围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下属宁波中科新材概念验证中心的项目库。通过邀请行业专家论证,验证中心对团队的专利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评审考察。
“走完全部流程后,我们会为团队匹配一笔概念验证经费用于工程化试验和产品开发,加上有下游车企提供的应用场景,产品落地的速度会更快。”中科新材概念验证中心主管孙健介绍。
中科新材,正是宁波首批参与创建的34家概念验证中心之一。相较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传统载体,概念验证中心覆盖成果识别、技术性能及可靠性测评、二次开发、商业模式设计、种子基金乃至原型制造、小批量试制等全流程服务,这对不少初早期科研成果很有帮助。
“我们会组织专家对处于相对早期的创新概念和实验室成果进行研判解析,项目立项是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品生产工艺是否完善、项目团队是否专注于发表高质量论文而忽略转化条件等,这些往往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孙健说。
更多创新“种子”需要概念验证这个“筛子”来精准识别。像这两年,一个由多名科创人才支撑的CMP(化学机械抛光)材料项目在余姚机器人小镇站稳脚跟,得益于宁波市半导体材料及核心装备概念验证中心的后续验证服务,有望获得更多量产订单。
两头兼顾抢占新赛道
这两年,概念验证中心在一二线城市不断涌现。有的依托高校院所建设,有的是新型研发机构发起,由龙头企业垂直布局的也不少。
“项目遴选、评价等环节需要较高的技术分析研判水平,而商业评估、样品开发等环节需要丰富的产业化资源和经验。也就是说它是‘两头’都要兼顾。”宁波市科技局科技平台与合作处一位负责人介绍。
借助扎实的科研能力,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在概念验证上率先发力。
杭州是浙江最早部署概念验证计划的城市。作为该市首批概念验证中心,杭州光机所光电功能材料概念验证中心依托德国马普所“诺奖级”菲利普·罗素团队,加速光子晶体光纤的产业化过程。杭州市杭化生物基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建立由院士领衔,包括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等专家组成的概念验证服务顾问专家团队,总人数超过20人。
宁波民企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上的占比很大,龙头企业投资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的积极性颇高。记者留意到,此次宁波参与创建的34个概念验证中心里头,龙头企业发起的就有18个,比例超过50%。
“企业前端研究可能没那么强,但他们很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拓展产业链生态链。这也是宁波概念验证布局的一大特色。”该负责人表示。
在位于宁波高新区的宁波市功能膜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十多支仅有数人组成的潜力团队正在忙碌。这些团队在不同类别功能膜研发上拥有“独门绝技”。
“概念验证是培育产业生态的重要一招。”该中心运营单位激智研究院负责人吴迪表示,光电显示、新能源、光伏、汽车装饰等高附加领域膜材料迭代很快,他们要借助概念验证加速筛选“好苗子”,抢占新赛道。得益于概念验证服务的提前布局,激智研究院在投项目总估值已超10亿元。
引导更多资源赋能科技创新
聚焦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概念验证已成为一条热门赛道。
“过去很多人觉得科技创新是高校院所的事,其实全社会对创新的渴求都非常强烈。”采访中,不少概念验证机构的负责人都认为,布局概念验证不仅是推进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也释放着深化科技改革的信号,“实际上是激励引导更多社会资源赋能科技创新,引导‘投早、投小、投科技’”。
为加速概念验证模式落地见效,各个城市发挥自身特色,在认定标准、政策扶持、配套优化等方面加快探索。深圳将概念验证与中小试基地建设置于一个政策框架打造,积极打通成果转化各环节。宁波则十分鼓励自由探索,以“先创建、后认定”的模式,引导创建单位厘清思路,形成体系化的服务运营能力。
记者注意到,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性要素,资金注入正成为各地发展概念验证的“加速器”。像《宁波市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就明确提出,认定为市级概念验证中心后,当地还将择优拟定重点培育名单给予不低于1000万元的基金支持,力度颇大。
宁波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市在工作指引中明确要求创建单位单独或合作设立概念验证孵化基金,“这既是鼓励大家厘清运营模式、加速‘自我造血’,也希望资本市场与技术市场能够高效联通。”
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不少雄心勃勃的概念验证中心在基金布局上先行一步。宁波市功能膜材料概念验证中心联合属地政府,谋划打造功能模领域新基金;靶材龙头江丰电子则与宁波、余姚两级政府合作打造新型半导体产业园,这也将为阳明工业技术研究院提供更多验证资金支持。
概念验证是体系化工程。通过政策引导集聚专业人才,强化院企协同,加强部门联动,浙江科技创新的优良生态正在加速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