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讯 当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利润日渐压缩,制造业该何去何从?
在12月2日举行的第六届服务型制造大会上,嘉宾们的发言指向一处: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大势所趋。
01 数字技术加速“两业融合”
今年5月,工信部印发《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力引擎。
从具体模式看,服务型制造包括定制化服务、信息增值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总集成总承包、工业设计服务等。
比如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这些年完成了从“电缆制造商”到“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转变,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3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73.1亿元。
其中,海缆系统及海洋工程等服务业务收入增长快速,占营业收入比重由2019年的16.87%增加到2023年的47.59%。
“服务型制造的本质,是对市场有效需求的精准把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服务型制造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罗仲伟表示,当下,制造企业正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跨越,越发注重客户体验。
20世纪90年代初,以GE、IBM等为主导的公司率先进行由产品向服务转型的尝试。而中国尽管制造业门类齐全,但缺少“服务”,是中国制造业发展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的重要原因。
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普及运用,让制造和服务加速融合,这也是中国制造业突破的新窗口。
“工业经济时代是规模化经济和范围经济,行业分工细致,企业专注产品本身就行。而在数字智能时代,出现了精准经济和速度经济,促使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和高速流动,制造业依然存在,但它的运行机制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产业融合,可谓大势所趋。”罗仲伟进一步分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两业融合”,无疑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02 浙江服务型制造全国领先
当天发布的《中国服务型制造区域发展指数(2024)》显示,2018—2023年,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态势,浙江、江苏、山东、广东、上海等15个地区服务型制造发展领先。
近年来,浙江不断探索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新路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全省共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6个,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73个,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浙江服务型制造全国领先,得益于浙商对市场的敏锐嗅觉。
会上,桐昆集团首席信息官许燕辉提到,他们是中国涤纶长丝行业的“沃尔玛”,产品有一万种,以前以产定销,生产出来的产品放在仓库卖就可以了。然而现在面对客户时,会被提出“第一万零一个产品”的要求,以往的销售模式不适用了。
注意到这一变化,2019年桐昆集团便成立了由集团总裁任组长的服务型制造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场服务部,实施个性化定制服务、产品配套服务等六大服务业务,向服务型制造方向发展。
比如个性化定制服务,就是建立网络供应链模式,通过协同的智能化产品按需设计和生产,为客户提供柔性化专业化智能化定制服务。
在浙江,很多企业或许不知道何为服务型制造,但已经走上服务型制造的路子。
位于台州的星星冷链是做冰箱、冷柜起家的,但随着成本的增加和电商兴起,企业老板意识到,互联网时代仅靠产品创新,已不足以支撑企业发展,必须推倒传统制造业“围墙”,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于是,有了今天致力于打造全球冷链生态的创造者的星星冷链。
杭州西子智能停车股份有限公司,本业是电梯制造,然而近年来电梯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市场趋向饱和。在注意到停车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痛点之后,该公司决定在原有电梯制造技术基础上,进军智能停车服务行业。国内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2010年的5.1%提高至2024年的13.22%。
对浙江来说,发展服务型制造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今年8月召开的浙江省工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进一步提出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为工业企业赋能和服务的重点领域,一同融入服务型制造的内涵。
为了引导服务型制造规范发展,会上还进行了《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解读,发布了《服务型制造典型案例集(2024)》,展示重点行业领域在服务型制造路径探索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成果,以期让更多企业理解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