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至29日,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在绍兴举行,来自全省11个代表队的2200余名技能精英,围绕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76个赛项同台竞技。经过紧张较量,产生一等奖87人、二等奖87人、三等奖188人。
本届大赛以“强技能、促创新、助共富”为主题,既是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弘扬工匠精神和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路径,也是树立浙江“把技能摆在更重要位置”的鲜明导向。
技能大门常开
300余名、1800余名、2200余名,自2020年首届举办至今,每届浙江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人数不断创新高。
“两天时间,要画电子电路设计图,设计电子技术程序,还得焊接和调试电路。”电子技术项目参赛选手张慧玲第一次参加浙江技能大赛,操作下来虽然不轻松,但觉得“很真实,下次还想来”。
张慧玲是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电子线路设计专业的一名教师。她认为教学应该与时俱进,紧贴行业新需求和高标准,报名参赛是为了和行业翘楚同台切磋,“这是个涨见识的好机会”。
作为我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项目最多、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职业技能赛事,能入选并参赛,对技能从业者来说,是一种肯定和鼓舞。
“不断高涨的参赛热情,体现了技能界对赛事的持续关注,我们更要再接再厉,让大家感受到政府对技能人才的重视、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崇尚。”省人力社保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是培养和选拔优秀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手段,我省每年约有9万名技能人才通过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实现技能等级提升。
本届大赛也提供了相应的晋升渠道:获奖选手按规定最高可晋升为高级技师,最多可获得8万元一次性奖励,并享受各地相应人才待遇,此外还将有机会代表浙江参加2025年在河南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
补给紧缺人才
穿梭在比赛场馆,不难发现本届大赛呈现出一个新气象——“高精尖”项目很多。随处可见的数字化系统和智能化设备,在选手的操控下精准运作。
翻开赛事名录可以看到,本届大赛聚焦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关键产业领域,新增了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物联网安装调试、无人机装调检修、无人机测绘操控等多个新行业新职业技能赛项。释放的强烈信号,就是要通过赛事大力选拔培养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
“我们在寻找‘四边形战士’。”无人机装调检修项目裁判长夏彪告诉记者,项目名称中的“装调检修”4个字,正是比赛着力考察的4个模块,“正向安装调试和反向检查修理,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必备能力。”
夏彪坦言,虽是新增项目,命题组和裁判组没有放低对选手的评判要求。初步观察赛场表现后,尽管发现选手之间水平存在比较明显的断层现象,他和其他专家依然保持乐观心态,“已经掌握较成熟技能的选手,企业和院校可以进行强化培养;通过比赛激发兴趣的选手,我们也要相应提供发展空间。”
绽放技能魅力
除了选手比拼的火热赛场,大赛期间,绍兴会展中心内外还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丰富活动。
在“绝技绝活展演”馆的舟山展区,“钢中带柔——砂轮机去鸡蛋壳”项目的展台前围了一圈观众。被打磨掉钙化层的生鸡蛋更加晶莹剔透,不少观众忍不住上手感受吹弹可破的触感。
绝活展示人、舟山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罗深译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这几天,该校师生参与了大赛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和汽车喷漆等多个项目。去鸡蛋壳这个“绝活”,其实是他们练习过程中的“副产品”,非常考验操作人员的手部稳定性、操作精准性和精神集中度。
除了“绝技绝活展演”,现场还有包含绍兴花雕、嵊州小笼包、整理收纳等40个技能项目的“技能营(绍兴站)”,希望通过这些可看可互动的体验项目,为各式技能提供展示窗口。
与竞赛同步进行的产教融合校企对接会与招聘会,也收效显著。参会企业、省内技工院校及求职者进行充分对接,校企双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16项,求职初步达成意向153人。
为进一步发挥大赛的示范推动效应,大赛闭幕式还特别设置了金牌选手聘任环节,23名冠军选手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等23所学校现场签约,成为科研院所、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的客座专家。
省人力社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本届大赛为契机,以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为引领,继续把技能人才作为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群体,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着力缩小“三大差距”,把浙江打造成为技能人才“增技增收”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