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道”展览厅 记者 陈天怀 摄
浙江在线11月19日讯(记者 陈天怀 胡宗昊陈立波)近日,由省委网信办、省委政法委组织的“最美‘枫’景 平安浙江”融媒报道团,走进宁波鄞州区内最年轻、经济最为活跃的潘火街道。
位于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的下应北路热闹非凡,当地称这里为鄞州的“汽车大道”——街道两旁是各类品牌的汽车4S店,作为宁波市车型品牌最全的市级商业特色街区,这里汇聚汽车品牌43家,用当地人的话说,“只要在这条街上走一趟,你总能买到自己心仪的车”。
“汽车大道”内活跃的市场经济是潘火街道的经济缩影。这个鄞州区内最年轻的街道,是宁波经济最为活跃的乡镇(街道)之一,辖区内拥有企业超3400家,其中上市企业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高速的经济发展和企业集聚,也带来了经济纠纷与劳动用工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
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考验着当地的基层治理能力,服务为本,发展才更有底气,如何将企业内产生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为辖区居民提供“一站式”解纷路径,是潘火街道始终在思考探索的问题。
布置好的鄞法会客厅 记者 陈天怀 摄
律师团队担任“法管家”
护航营商环境,潘火早已布局,“小巨人”企业“批量造”的背后,是潘火街道全方位的服务。5年前,潘火街道便联合区司法局,成立“法管家”涉企法治服务品牌,在街道四园区一中心内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引进专业的律师团队进驻站点,担任企业的潘火“法管家”。
“通过‘法管家’进驻产业园的方式,针对企业的法律需求,提供管家式法律服务。”潘火司法所所长陈怡介绍,目前潘火“法管家”公共法律服务点已延伸铺开,法律顾问团队覆盖1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和19家社区,形成“15分钟法律服务圈”。
浙江同舟律师事务所负责人邓何骏便是一名潘火“法管家”,他介绍说,潘火街道内有不少初创型的中小企业,“我们通过定期‘坐诊’、举办专题法律沙龙等举措,面对面‘滴灌式’普法,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法治服务项目和说明 记者 陈天怀 摄
“法管家”还积极做好民事纠纷的调解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此前,园区内某店主与房东就租金问题产生矛盾,邓何骏了解情况后,立即上门调解,解释相关法规政策,在与园区管理方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化解了这起纠纷。
同时,结合法治体检,“法管家”还对园区楼宇企业排查出的法律风险进行梳理归纳,针对企业发展阶段、产业类型等特点分类别、分等级形成细化服务清单,梳理下发《中小企业法律风险自查50问》,方便企业对照自检。
今年6月,首批“宁波市新时代法治实践站”落成,而潘火街道的新时代法治实践站就设立在“汽车大道”内,实践站通过“化零为整”,整合“法管家”等法治资源,形成一站式的综合性法治服务平台。
新时代法治实践站的设立,不仅吸纳潘火“法管家”,还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法治实践,梳理出自己的“听思行评”——“听”,收集企业在实际运营中面临的困难与需求;“思”,围绕企业合规管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等主题开展普法宣传,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行”,升级潘火“法管家”涉企法治服务品牌,确保法律支持及时高效;“评”,通过测评等形式,让企业给法治建设“打打分”,及时纠正不足。
潘火街道 记者 陈天怀 摄
“一站解纷、全链循法”
如今,潘火街道在探索构建“一站解纷、全链循法”上,有了新阵地。
在潘火街道综治中心门前,“以和为贵”“和言善语”的标语被做成地砖,一路延伸,位于中心正对面的“和言”驿站小而精致,这里既是群众来访的等候区,也是群众平复心情的休息室,为群众来访提供舒心的交流空间。
去年5月,潘火街道承接市、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试点工作,打造“三中心一站集成”的街道综治中心,通过集中接待、分级转办、集中化解、跟踪督办的“即访即办”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模式,“一站式”解决矛盾纠纷。
在综治中心内,矛盾纠纷总能找到解决的去处,“中心采取‘1+7+X’的功能设置,即1个综合受理窗口,负责前端受理,7个业务窗口,即交即办、联合调处。”潘火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宏标介绍,通过综合窗口,矛盾纠纷得以分流,并进行一站式受理,而“老潘警调”“文娟工作室”等专业力量的进驻,也让中心实现访、调、诉于一体。
街道值班室 记者 陈天怀 摄
在综治中心后方,坐镇着智能化的综合信息指挥室,“为了将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我们坚持‘一个平台’管到底,通过指挥室,事件能够及时流转到各个职能科室,让居民诉求得到第一时间的回应和解决。”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副主任徐寒江说。
围绕“一站解纷、全链循法”工作理念,潘火街道探索实践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323工作法”。所谓“323”,指的是3个层面实现源头预防法治化、2个维度健全解纷机制法治化、3个环节实现巩固成效法治化,迭代升级一站式解纷平台,全面构建预防在前、调解优先、分层过筛、司法兜底、就地解决的预防化解法治化工作格局。
据介绍,自去年5月以来,通过综治中心参与,潘火街道妥善处置房地产业主维权、各类涉企劳动争议等事件,区级以上走访量同比下降51.3%,群众满意率提高至97.73%。95%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