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中国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和2024中国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发布,浙江分别以87家和100家的企业数量拿下两个全国第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这两个全国第一,印证了浙江在创新发展中正积蓄澎湃动力。
盘点浙江入围企业,多家是计算机服务业、汽车及零部件领域、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生物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它们在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结构性调整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随着技术变革的深入,汽车工业发展不再局限于单线的技术革新,而是集合了人工智能、无感交互、天地通信、跨界互联能力的多技术融合创新。”吉利相关负责人透露,近十年来,吉利累计研发投入超2000亿元人民币,在新能源科技、人机交互、智能驾驶、车载芯片、低轨卫星等前沿领域,做了大量投入和探索。
蚂蚁集团始终保持高强度的科研经费投入,过去3年连增,在2023年达到211.9亿元。
新华三今年初宣布进军智算服务领域,在杭州、郑州、咸阳、贵阳、马鞍山等地打造“图灵小镇”集群,以人工智能产业为牵引,联合地方政府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万向集团近年来主抓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升级改造传统产业两条主线。万向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关于培育壮大清洁能源、能源科技、动行智控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任务是加快建好万向创新聚能城,“我们要在轴承、底盘、材料科学、控制系统、聚能储能等领域持续攻坚突破,打造硬核产品和服务,提升中国智造。最重要的是加快推进建成万向创新聚能城。”
深耕电力新能源行业数十年的正泰集团,一直致力于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不断培育氢能、石墨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我们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在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跳出省域看全国,尽管浙江民企在数量上拥有绝对优势,但广东企业在研发实力上的表现更胜一筹。
2024中国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全国排名前十中,广东、浙江和北京分别有3席,但在排位上呈现一定差距。榜单前十中,广东3席分别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排名第1)、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排名第2)、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4);浙江3席分别为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排名第3)、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5)、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8);北京3席分别为百度公司(排名第6)、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美团)(排名第7)、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排名第10);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9)。
从研发投入金额看,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入围前1000家民营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别是浙江省、江苏省、北京市、山东省、广东省。而从研发费用总额来看,排名前三的省(市)依次为广东省、浙江省、北京市,研发人员数量排名前三的省(市)依次为广东省、北京市、浙江省。
再看有效专利的数量。据《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广东、浙江、北京位列国内有效专利数前三名。广东省102家企业,拥有国内有效专利及有效发明专利数分别为34.80万件和22.58万件,较上年增长21.28%、32.14%,占入围企业国内有效专利、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33.54%、43.88%,户均分别为3411件、2013件。浙江省174家企业,拥有国内有效专利及有效发明专利数分别为19.76万件和8.47万件,较上年增长10.32%、27.45%,占总体比例19.05%、16.46%,户均分别为1136件、487件。
由此可见,与浙江相比,广东民营企业在研发投入强度(金额和人员)、户均专利数、增长速度上都不容小觑。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征程上,民营企业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表示,要重视民企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从全国范围来看,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是民企眼中的两个关键赛道。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入围企业在这两个赛道有所布局。其中53.06%的企业选择布局新能源赛道,选择布局人工智能赛道的企业占比37.29%。此外,还有16.95%的企业布局生物医药赛道,布局低空经济、商业航天、量子技术赛道的企业各占比4.82%、3.78%、0.91%。
跳出全国看世界。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和研发强度相对其他创新经济体较低,但我国入围企业研发强度增幅较大,正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入围企业平均研发强度3.58%,高于欧盟研发投入1000强(来自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欧盟创新记分牌报告)平均研发强度0.31个百分点,低于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1.83个百分点。与上一年相比,我国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研发费用增幅达12.78%,是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增幅的2倍,高于欧盟研发投入1000强增幅7.68个百分点,并高于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中的欧盟、日本,呈现出积极追赶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