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与辐射环境监管40周年:浙江的“核”心竞争力能达到什么水平?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9-29 21:28   

潮新闻 今年是国家核与辐射环境监管40周年,中国核安全观提出10周年。

9月29日,浙里辐安·核与辐射环境监管40周年主题宣传活动在嘉兴海盐举行,回顾全省核与辐射环境监管40年的辉煌历程,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核与辐射安全保障能力。

不止是发电

核技术在医疗等多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核离我们的生活其实并不远,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核电。核电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对全省的电力保供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对省内的能源结构优化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介绍,目前浙江核电发电量已占到全省的16.7%,到十四五末,在建和运行的核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2300万千瓦。

与此同时,核素也在医疗、环境监测、海洋学研究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部位于宁波的浙江砹尔法纽克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注于核素药研发生产的企业,工作人员在活动现场展出了公司的最新研发成果,是一套造型复杂的核素药生产设备模型。

企业展出的设备模式 潮新闻记者 黄玉环 摄

“这套设备目前已经在投入使用了,它中间是一个加速器主体,质子在这里加速后,进入靶站,靶站会对原材料进行轰击,就可以产生我们需要的放射性核素,再送到热室分离纯化,就可以制成药品。”该企业加速器工程师成军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掌握分离砹-211及其化合物标记的核心技术,制成的核素药,可用于治疗癌症。

相关产业每年增长10%

加强监管十分必要

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核能和核技术利用不断发展。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辐射处处长李向华告诉记者,近些年,浙江对核技术的利用快速发展,相关企业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所以加强核与辐射的监管,非常紧迫和必要。

活动现场,“浙里辐安”数字化监管平台正式上线,标志着浙江在提升核与辐射环境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实现全面、高效的核与辐射环境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李向华介绍,该平台一方面强化了对相关企业的服务,实现了所有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另一方面,也将各种在线监测、实时监测的数据汇聚到网上,通过系统智能化的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的隐患,“让数据来说话,通过数字化的平台,来提升核与辐射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活动现场 潮新闻记者 黄玉环 摄

为了加强核与辐射监管的新方法、新思路,现场还邀请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来深入探讨。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教授郭秋菊分享了他们最新的科研成果,“我们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有课题组在纳米晶钨基材料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这种材料因其高硬度和优异的耐辐照性能而显示出作为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潜力。通过高能球磨法结合高压烧结的方法,在世界首次成功制备出平均晶粒尺寸为9 nm的纳米晶钨基材料。”

秦山核电党委委员、三厂厂长吴明亮则结合实践,讨论如何从创新管理方面应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核能综合利用;加强“数字电厂”顶层设计,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加强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新人才培养。

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党委委员、首席专家赵顺平则表示,浙江是国内第一个建成核电厂自动监测系统的省份,辐射监测站也是国家的辐射监测技术中心,在气溶胶、气氚的自动化监测技术和多核素监测技术、质量保证以及数据智能化评价方面全国领先。

(原标题:核与辐射环境监管40周年:浙江的“核”心竞争力能达到什么水平?)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黄玉环  编辑:陈东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