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浙江的75个“第一”(生态文明建设篇)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9-29 14:51   

编者按:“75个‘第一’”第五期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75年来,浙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率先步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快车道,探索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尤其是最近20多年来,浙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了“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铁腕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探索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有效保护了流域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省范围内推开“五水共治”,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出台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为绿水青山可考核、可交易、可融资提供统一的参考依据。

多年来,浙江人民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持续整治环境污染、不断提升生态优势、接续培育生态文化,一条绿水青山、江山如画的绿色之路,蔚然铺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数量全国第一

目前,浙江已创成4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1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浙江走出一条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新路。

全国第一个生态日

2004年3月25日,安吉拉开了全国第一个“生态日”活动序幕。此前一年,安吉县“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设立“生态日”,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安吉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从2004年起,每年的3月25日为“生态日”。

首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调研。当听到村里下决心关掉了石矿、停掉了水泥厂,习近平给予了高度肯定,称这是高明之举,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鼓励余村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经济这条路子。如今,安吉余村的故事,已经为世人熟知、传颂。

发布全国首个 “河长制”任命文件

2003年,长兴发布全国第一个“河长制”任命文件,逐步建起三级“河长制”体系,实现了河湖管理从“没人管”到“专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决定在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2017年7月28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浙江省河长制规定》,这是全国首个专门规范河长制内容的地方性法规,明确了我省五级河长职责,并鼓励全社会开展水域巡查的协查工作。

率先开展 “千万工程”

北京时间2018年9月27日上午,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最高环保荣誉——2018年“地球卫士奖”。联合国称,这是“极度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2003年,我省启动“千万工程”,提出5年内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000个以上、完成村庄整治1万个左右,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千万工程”深刻改变浙江农村,令环境脏乱差、发展滞后的众多村庄,变成生态宜居、富裕文明的绿色家园,惠及数千万农民。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的一面旗帜

1958年1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临视察杭州小营巷,他察看了居民的卧室、厅堂、厨房、水缸后,称赞道:“你们这里的卫生工作搞得不错嘛!”毛主席细致入微的关怀,极大地鼓舞了杭州市民“消灭四害、卫生防病”的积极性,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渐入高潮。2003年12月19日,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和视察杭州市小营巷卫生工作46周年纪念日前夕,一场“爱国卫生运动座谈会”在小营巷召开,会上率先提出“没有人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的先进理念。走过小营巷,你可以见证新中国卫生健康的发展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洗礼,小营巷居民对于卫生的关注,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全国首个跨省流域 生态补偿机制试点

2011年,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启动。补偿资金为每年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出3亿元,用于补助上游黄山地区水环境治理投入,浙皖两地各出1亿元。以两省交界处水域的水质为考核标准,上游安徽提供水质优于基本标准的,由下游浙江对安徽给予补偿;劣于基本标准的,由安徽对浙江给予补偿。此后,新安江流域水质明显改善。


全国首个省域美丽建设中长期规划

2020年8月15日,全省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推进大会在安吉县余村召开。会上发布《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2020-2035年)》,新起点是率先建成生态省,核心是一以贯之践行“八八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目标定位是建设“重要窗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战略任务是打造诗画浙江全域美丽大花园。

绿色发展指数名列第一

2018年4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在北京发布《绿色之路——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报告2018》,通过计算省(区、市)尺度和城市尺度的绿色发展指数,对31个省(区、市)、100个城市的绿色发展之路进行了评价。在省(区、市)尺度上,浙江、广东、江苏名列前三。在国家统计局于2017年底发布的“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中,京闽浙三省市位列前三名;在《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报告2018》中,前三名的省份为浙粤苏,浙江是唯一在两项排名中都稳居前三的省份。

首个国家生态县

2006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命名了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区、县)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安吉榜上有名,成为首个国家生态县。此外,安吉的章村、天荒坪等乡镇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使该县“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总数达到12个,占全部乡镇的80%。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县验收组这样评价安吉:“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经济结构合理、社会和谐稳定、人居环境优美。”

在全国率先出台 省级层面的生态补偿办法

为了保护和涵养钱塘江水源,从2005年1月开始,开化县里秧田村的7000多亩山林被列入省级生态公益林的林地。按规定,今后只要他们不再砍伐,保护好这片山林,每年每亩就可以得到8元钱的货币补偿。自然资源的利用、生态成果的享用不再是“免费的午餐”,欠发达地区在承担更多保护生态责任时也能得到“收益”,这就是我省启动实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当年,我省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把这种制度推而广之,涵盖所有生态环境建设领域,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文件。

全球首个大型“无废”赛事

杭州亚运会成为全球首个大型“无废”赛事。通过推动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将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即为“无废”。杭州亚运会制定了《“无废亚运”实施指南》,明确赛前、赛中和赛后重点“无废”措施,全面推动杭州亚运会期间固体废物能减尽减、办会物资可用尽用。

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 友好乡镇试点项目

2022年6月30日是第12个浙江生态日,当天,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为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项目授牌,这也是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项目。龙观乡位于“浙东绿肺”四明山东麓,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86%,孕育了中华水韭、南方红豆杉、白颈长尾雉等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是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绿色宝库”。

来源:潮新闻  作者:  编辑:方熹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