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浙江的75个“第一”(政治建设篇)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9-25 09:30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浙江日报今起推出“75个‘第一’”特别报道,展现75年间浙江创造的75个“第一”以及浙江人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激励全省人民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

“75个‘第一’”首期关注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75年来,浙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奋力推进政治建设。尤其是近20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坚持人民至上回应人民之盼,全面落实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党建统领问题管控机制,打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系列组合拳,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勤廉并重的新时代党建高地建设取得重大成果;以全面深化改革塑造制度优势,持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先后部署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数字化改革、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等重大改革;以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示范区建设牵引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后陈经验”等基层民主实践。

一步步的生动实践,引领浙江找到了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方向,找到了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浙江实际的党建统领省域治理总方略,找到了发挥制度优势塑造发展胜势的成功之道,以“浙江之窗”向世界展示“中国之治”、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成为全国唯一“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

2022年1月30日,《浙江省加快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获中央批复同意。这意味着浙江率先探索的行政执法领域改革更进一步,成为全国唯一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浙江将健全完善全覆盖的整体政府监管体系和全闭环的行政执法体系,加快构建全方位的监管执法协同体系,按照既定目标,打造权责统一、权威高效“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形成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改革成果。

2022年3月2日《浙江日报》报道《“大综合一体化”,探路行政执法改革》。

出台全国“放管服”改革领域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

2018年11月30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审议通过《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这是全国“放管服”改革领域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

全国首个镇改市

2019年9月25日,龙港市成立大会举行。温州龙港实现了撤镇设市的历史性跨越。从新中国成立时的5个小渔村,到改革开放初期崛起“中国农民第一城”,再到设立县级市,龙港缔造了城市化的传奇、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传奇、群众幸福生活的传奇。龙港要发扬创新创业精神,加快建设成为市场化建城引领区、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实践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努力打造新型城镇化的全国样板。

率先建立公民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

2003年6月27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通过关于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的决定。2003年8月18日,是公民旁听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报名的第一天。这是群众首次有机会旁听浙江最高权力机关的会议。这次旁听的机会是面向杭州市范围的,共有15个名额。申请参加旁听的公民中,有工人、农民、学生、律师、个体老板等,其中离退休干部和在校大学生较多,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一半,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20岁。

成立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

2004年2月,武义县后陈村成立了财务监督小组,6月18日又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务民主管理监督机制进行探索。这是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3名委员是在村两委成员及其直系亲属以外的村民中,通过差额选举产生的;村两委制定的村务大事和有关财务收支情况,都必须接受他们的监督。

首创“民主恳谈”

1999年6月,温岭市松门镇以“民主恳谈”的形式向老百姓公开政务,将农渔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科教兴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政府要做的、群众密切关注的问题,每期设定一个主题向群众公开,征求群众意见。民主恳谈每隔2至3个月举行一次,并将恳谈的主题、时间和地点以通告的形式张贴在全镇32个村居,欢迎群众参与。党政领导对群众提出的问题逐个当场解答,能现场拍板的,就现场拍板;一时解决不了的,承诺时限交办落实;一些因政策、法律法规原因难以解决的,耐心予以解释宣传。镇里为此专门建立了恳谈交办、督查和反馈制度。

开通全国首个省市县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2014年6月25日,全国首个省、市、县一体化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浙江政务服务网(www.zjzwfw.gov.cn)开通运行。浙江政务服务网是我省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的标志性、导向性工作,是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效能监察、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推进权力事项集中进驻、网上服务集中提供、数据资源集中共享,打造扁平化、一体化的网上政府,实现网上晒权、网上行权,深化网上办事。

建立全国首个楼道党支部

2002年7月18日,全国第一个楼道党支部——杭州下城区王马社区科普楼党支部诞生。下城区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社区党建和楼道党支部建设的文件,全面推广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工作法。楼道党支部的党员一般在15人以上,由一个或几个相邻的楼道党员组成,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活动。

发布全国首张责任清单

继2014年6月在全国率先晒出省级部门权力清单后,2014年10月31日,浙江43个省级部门的责任清单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向社会公布,这是全国出炉的第一张责任清单。公布的省级部门责任清单包括:43个部门的543项主要职责,细化具体工作事项3941项,涉及部门职责边界划分的事项165项,编写案例165个,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555个,公共服务事项405项。

2014年11月1日《浙江日报》报道《我省发布全国首张责任清单》。

浙江政务服务网权责事项清单页面。

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行政复议局全覆盖

我省在全国率先部署开展行政复议体制改革。2015年,我省在义乌试点成立全国首家行政复议局,2019年6月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全覆盖。2020年,“浙江模式”被中央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采纳。我省在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开通行政复议网上申请,实现全省申请行政复议“零次跑”。市县行政复议局还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司法所、社会治理中心,设立行政复议基层联系点和服务窗口。

2015年9月12日《浙江日报》报道《义乌成立全国首个行政复议局》。

建立全国首家省级人大主办地方立法方面的网站

2002年12月,由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办的“地方立法网”正式开通,成为全国第一家由省级人大主办的地方立法方面的网站。2004年起,省人大常委会坚持每年登报并通过网络公开向社会各界征集立法项目建议,将公众提出的相对集中的热点问题作为制定年度立法计划的重要参考,在立法工作源头上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的渠道,提高立法决策的科学性。

2004年10月14日《浙江日报》报道《浙江人大“开门”立法》。

全国首例“民告官”案

1988年8月25日,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全国首例农民起诉政府案件,这是全国首例民告官案。1985年,农民包郑照经镇城建办批准,建造了三间三层楼房。1987年7月4日,县里以包家的房子建在防洪堤上为由,将包家已竣工落成的楼房拆除。为此,包郑照分别向县人民法院和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县政府,要求经济赔偿。

1988年8月26日《浙江日报》报道《全国首例农民告县府案昨日在苍南县开庭审理》。

率先全面部署“大平安”建设

2004年1月29日,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平安浙江”的设想;5月,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浙江成为全国最早提出并全面部署“大平安”建设战略的省份。

首创“三治融合”

2013年,桐乡率先探索以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为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整体合力。德治促人向善、法治定分止争、自治激发活力,三者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核心内容是强调公众的参与,发挥公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桐乡首创的“自治、法治、德治”,被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

(原标题:75年,浙江的75个“第一”(政治建设篇))
来源:潮新闻  作者: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