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战略”再深化,下一步怎么走?浙江要从这4方面发力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9-23 22:02   

记者 陈颖 摄

潮新闻讯 过去一年,浙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9月23日,浙江省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浙江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朱卫江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卫中强,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柳裕,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海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虞汉胤主持。

新华社记者:关于浙江省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请问能否详细地介绍下一步具体的思路和举措?

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朱卫江:

“八八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浙江量身制定的省域发展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历届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特别是2020年以来连续4年开展“八八战略”年度综合评估,目的就是要健全完善“八八战略”闭环抓落实机制,巩固提升优势、查找补齐短板,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

接下来,我们将在4个方面持续发力提升:一是在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上持续发力提升。把浙江工作摆到更高坐标、更宽视野中来思考和谋划,持续放大原有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创造新的优势,形成引领未来的整体胜势。省委提出“三个再”“五个更”的目标要求,要在建设创新型省份、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民营经济新飞跃、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百姓高品质生活等方面实现新跃升,就是要以高标准目标体系引领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更好彰显“八八战略”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二是在破难解题、探路先行上持续发力提升。当前,浙江发展正进入又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高质量发展新的“成长烦恼”。我们要从当前“反映最为集中的事”、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紧迫的事”抓起,特别是如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如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何持续缩小“三大差距”、如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创新破难、改革破题、开放破局,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探索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省域现代化先行之路。

三是在鼓励首创、汇聚民力上持续发力提升。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发挥好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真正把群众期待的事变成我们要干的事,让我们干成的事成为群众受益而叫好的事。

四是在实干争先、久久为功上持续发力提升。进一步树立勇敢立潮头、永远立潮头的价值追求,打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系列组合拳,进一步激发全省上下的闯劲干劲拼劲,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浙江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浙江日报记者:今年浙江已经是连续4年开展“八八战略”实施年度综合评估工作。请问这些年的评估工作当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评估结果如何更好地转化利用的?

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柳裕:

4年来,在省领导关心下,在省委政研室的指导下,省委党校评估专班构建起了体系化、集成化、规范化的评估机制,形成了三方面的经验:

一是坚持精准性,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合理精准的指标体系是开展有效评估的关键。2023年度评估指标体系,突出精简务实,更加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三个“一号工程”等重点,具体指标数量从上一年的574项精简到204项。

二是坚持系统性,不断拓展评估覆盖面。“八八战略”是一个开放体系和系统部署。2023年度评估的范围,横向上覆盖了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人才强省创新强省、全面深化改革、对内对外开放、产业优化升级、城乡协调发展、山海联动发展、生态示范创建、文化强省建设、平安浙江建设、法治浙江建设、勤廉浙江建设、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13个领域;纵向上,首次覆盖到所有县(市、区),实现省、市、县贯通。

三是坚持开放性,不断强化大成集智。科学的评估需要一个专业团队和强大外脑的有力支持。4年来,无论是指标体系的完善,还是评估框架的建构,我们始终注意征求、吸纳相关智库和部门的意见建议。

发挥好“八八战略”实施综合评估作用,需要运用和转化好评估结果。

一是发挥评估的衡量和评价作用。通过评估,系统掌握“八八战略”实施情况,全方位立体式展现全省发展情况。

二是发挥评估的发现和诊断作用。对评估发现的风险和问题,持续跟踪督查,推动整改,并举一反三开展源头治理,形成重点问题整改落实闭环管控。

三是发挥评估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对评估中总结的成绩和经验,发现的特色做法、创新案例,及时宣传好推广好,激励各地争先创优,勇敢立潮头,永远立潮头。

香港商报:一个地方的发展,安全是基础。提到浙江,很多人都会想到“平安浙江”这个词。这些年来在平安建设方面,浙江是如何做的?未来有哪些谋划呢?

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卫中强:

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擘画的平安浙江建设战略,既是“八八战略”深化细化具体化的重要体现,又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保证。20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深入推进平安浙江建设,全力为我省精彩蝶变护航添彩。

20年来,最显著的变化是,浙江成为人民群众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体系不断完善,群众安全感从90.8%上升到98.88%,刑事发案、命案和道路交通、火灾事故逐年下降,我省在全国平安建设考评中持续名列前茅。

最可喜的成果是,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路子。以“除险保安”长效机制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项目化推进平安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力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织密“食药环知”民生防护网,持续打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最深远的影响是,“大平安”理念深入人心。抓平安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成为全省上下一以贯之的共同理念;各级党委坚持定期分析社会稳定形势,一体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诸多领域安全;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治理成效让群众评判,“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

最宝贵的财富是,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常态长效的平安建设工作机制。颁布施行《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等法规文件,创新“智能、无感、动态、和谐”的杭亚安保模式,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率先发布省级“平安指数”,实施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三张清单”,深化“最多跑一地”“执行一件事”“车检一件事”“民呼我为”等系列改革,平安建设的理念、制度、机制全面跃升。

20年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八八战略”、破解“成长的烦恼”的高瞻远瞩,生动诠释了总书记以民为本的真挚情怀。

20年的耕耘探索,充分验证了平安既是“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的必需品,也是需要大家共同守护的易碎品。平安建设永远在路上。今年4月,省委召开了平安浙江建设20周年大会。在新起点上,我们将牢记总书记“持续推进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嘱托,对标省委“三个再”“五个更”现代化省域先行目标,坚持“大平安”理念,扎实推进政治安全首责、矛盾风险治源、数字科技赋能等“八大工程”;坚持守正创新,在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社会关系上下功夫,增强社会韧性、激发社会活力;坚持“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让平安建设成果更加可触可感可及,一起书写更加精彩、美好的平安画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八八战略”其中一条,就是要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请问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浙江还有哪些部署?接下来将如何深入推进?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海涛: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扬浙所长、携手沪苏皖,形成了一批彰显浙江特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我认为可以用“六个更”来概括:

一是政策体系更完善。印发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共同出台三年行动计划。特别是今年轮值举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首创发布10个实事项目,包括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一张网、长三角“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等“跨界无感”、“群众有感”的民生实事。

二是科创动能更强劲。加快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牵头组建长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联盟,长三角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约占全国3/5、1/3、1/3。

三是长板优势更凸显。牵头建设数字长三角,编制出台《数字长三角建设方案》。携手打造开放长三角,与沪苏皖强化自贸区联动发展。共同营造活力长三角,出台“民营经济32条”,发布《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四是空间格局更优化。一体化示范区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实施,首个跨区域协同立法条例出台,形成1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5项获国家推广。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沪嘉全面接轨发展、宁波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等加快推进。

五是交通网络更便捷。“轨道上的长三角”不断加速,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超1.4万公里,通苏嘉甬、沪苏湖等项目加快推进,杭州与上海、南京、合肥之间基本实现高频次“1小时交通圈”。六是惠民服务更有感。173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40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互认,52个居民服务事项实现“一卡通”,“长三角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持续增强。

下一步,浙江将全面贯彻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以及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迭代实施“创新、畅联、协调、开放、共享、安全、美丽”七大行动,以浙江之干、浙江之为建设现代化长三角,重点是做好“三个新”:

一是扛起勇挑大梁新担当,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全面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培育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更好发挥经济增长极、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作用。二是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系统推进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三是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全面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强省际毗邻等重点区域共建共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深度融合发展。

中新社:“枫桥经验”是浙江的一张金名片。请问一年来浙江有哪些举措?有哪些成效?

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卫中强:

“枫桥经验”是浙江的一张“金名片”,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传家宝”,是常学常新的“活教材”。去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总书记到浙江考察,专程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去年11月,中央政法委和省委联合召开纪念大会。

一年来,我们坚持体系化谋划推进,让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加熠熠生辉。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全面梳理总书记关于“枫桥经验”重要论述。省委易炼红书记带队调研,提炼概括“群众唱主角、干部来引导、德法加智治、有事当地了”的实践特征。举办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召开全省调解工作、共享法庭建设、“枫桥式检察室”建设等系列推进会,出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决定》,指导绍兴等地制定实施五年规划,形成了《东方经验新表达》《新时代“枫桥经验”浙江实践100例》等一批成果。

一年来,我们坚持法治化预防化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能力不断提升。率先推开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充分发挥法治的定分止争作用。全面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规范化建设,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案件53万余起,平安法治平台协同流转处理社会治理事件728.5万件,办结率达96.17%。

一年来,我们坚持一体化全域联动,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一体推进“枫桥经验”在城市社区、海岛渔区、网络空间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推广湖州“德清嫂”、杭州“众人事情众人商量”“红茶议事会”、丽水“平安丽姐”等基层治理品牌,推出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100个,4个典型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

一年来,我们坚持数字化赋能增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深化“浙江解纷码”、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等改革,迭代“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层治理体系,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今年7月,我省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提质增效唯一试点省份。

下一步,我们将对标省委“三个再”“五个更”奋斗目标,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省域先行。

浙江经视记者:“八八战略”综合评估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11地市进行评估。那么可否结合2023年度综合评估结果,对全省各市发展情况作一下简要分析?

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柳裕:

今年是省委党校连续第4年承担“八八战略”实施情况年度综合评估工作,这里,我介绍一下2023年度评估中关于11个地市的评估情况。主要讲三点:

第一,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各市全面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区域发展亮点纷呈。一是在创新深化上,10个城市登上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数量居全国第3。在二是在改革攻坚上,11个地市把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作为提升政府服务力的“新赛道”。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的结果显示,杭州、宁波分别位列全国省会城市以及副省级城市前十,温州、嘉兴、绍兴、金华位列全国地级市前十。绍兴、衢州获全国“新时代10年地方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特别案例城市”。三是在开放提升上,11个地市自觉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宁波舟山港跃居全球第四大船加油港,金华“义新欧”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居全国第3位。长三角科创共同体等载体加快建设,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

第二点是,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方面,各市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共富路径。11个市推进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深入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推进市域一体化建设,城乡、区域和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23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86,比上年降低0.04。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最小的3个市,分别是嘉兴1.53、舟山1.55、湖州1.5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最快的3个市,分别是温州6.9%、舟山6.7%、衢州6.5%。11个地市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杭州、宁波、绍兴、金华、衢州、丽水入选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

比学赶超氛围浓厚,加快发展地区争先进位追赶势头明显。“一湾引领、双城联动、全域协同”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杭州、宁波领跑全省数字经济发展,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是1224亿元和792亿元;其他地市奋起直追,衢州、丽水、舟山3个市增速最快,分别是41.5%、26.9%、17.4%。11个地市规模以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逐年增长。规模以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最大的3个市,分别是绍兴4.09%、杭州3.87%、温州3.4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最快的3个市,分别是丽水54.3%、金华48.0%、绍兴36.8%。

浙江卫视记者:近期浙江对山区26县作了调整,请问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调整?下一步还有哪些新举措?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海涛:

近年来,我省一以贯之践行“八八战略”,以山海协作为主要抓手,聚焦缩小区域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23年山区海岛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25亿元、增长6.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759元、增长6.8%,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山区海岛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5.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5.8个百分点,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为进一步推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我们重点做好“一减一加两篇文章”。

一是做好山区海岛县动态调整“减”的文章。建立山区海岛县动态调整机制,平阳、柯城、莲都3个山区县调出,新增洞头、嵊泗2个海岛县,形成新的山区海岛25县工作体系。其中,平阳、柯城、莲都已具备走出舒适区、迎接更广阔成长空间的条件,如平阳县连续两年入选全国百强县;柯城区名列我省45个工业大县之一;莲都区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山区海岛县前列。我省按照“谁发展快就奖励谁、谁干得好就支持谁”的激励导向,编制印发《支持山区海岛调出县巩固发展成果走好共富特色之路的若干政策》,配套制定了“一县一政策”大礼包,以实实在在的激励政策,提振调出县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下一步,将持续完善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设定调出标准,每年评估发展实绩,力争到2027年,山区县数量减少至20个以下。

二是做好山海协作结对帮扶“加”的文章。经过20多年的努力,2023年所有山区县GDP都破百亿元,但对标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加强谋划,创新建立“1+1+1+1”新型山海协作结对机制,即省领导“1对1”联系,高位推动解决发展难题;经济强县“1对1”结对,共同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的合作项目;国有企业“1对1”结对,发挥优势助力产业发展;社会领域“1对1”结对,开展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专项结对,力争将更多山区海岛县打造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推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持续推进新时代“千万工程”和“扩中”“提低”行动。围绕群众周边急难愁盼问题,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探索开展省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持续拓宽缩小“三大差距”的新通道。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陈颖  编辑:管鹏伟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