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蒋相村养蛙有“稻”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9-11 06:23   

稻蛙共生,一田双收

杭州日报讯 眼下,在绍兴柯桥王坛镇蒋相村,绿油油的水稻生机盎然;成群的黑斑蛙或潜游于水中,或跃上田埂,声声蛙鸣待稻香。

“稻田不施农药,害虫由养殖的黑斑蛙负责‘清理’。而黑斑蛙的销售,更为种粮带来了额外的收益。今年,这片‘稻蛙共生’示范基地亩产稻蛙预计共超千公斤。”面对即将到来的丰收季,绍兴蒋相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鲁鑫满心期待。

“稻蛙共生”即将迎来丰收季

来到连片翠绿的稻田边,呼吸间皆是草木的清润。黄鲁鑫正在田间察看稻蛙的状态,并做好记录。

在养殖黑斑蛙的稻田中,每一块区域都被精心规划——四周以竹筏和网纱构筑起一定高度的围栏,顶部同样覆盖着密实的网罩。据说,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有效防止黑斑蛙的逃逸,还能抵御天敌的侵扰,大大提高黑斑蛙的存活率。

“人均耕地少、土地高度碎片化的王坛镇,要走精细化的高效益农业路子。”黄鲁鑫认为,“稻蛙共生”模式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利用了蛙吃害虫、疏松土壤,蛙的排泄物转化为水稻生长所需有机肥的特性,实现稻谷无化肥、无农药种植,最终的外排水还能达到再生水的标准。于是,从村集体流转而来,一片五十亩的荒地就成了他的首个“稻蛙共生”试验田。

初次尝试,黄鲁鑫的这份决心是有底气的。在打造基础设施前,他带着员工去上海、湖州等地拜访专家教授。之后,通过农业专家来到现场“把脉问诊”、线上学习等形式,让他们熟练掌握“稻蛙共生”的时间节点、各项流程与管理环节。

让人欣喜的是,今年春天投放的蛙苗如今已长成了活蹦乱跳的成蛙,水稻也长到了近一米高。“等天气再凉快一些,这些黑斑蛙就能上市,大概能卖到40多元一公斤。今年,一亩‘稻蛙’的利润在1万-2万元。”在黄鲁鑫眼里,这份一田双收的好“钱景”,已成了当地乡村振兴的独特风景线。

打通绿色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

“王坛地处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又是生态功能重点控制区域。2018年起,工业企业或关停、或外迁,实现了区域内‘零工业’的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较大制约。”王坛镇人大副主席金轶晟坦言。

让每一块闲置土地都“重获新生”,产业是唤醒土地生机的催化剂。以蒋相村为例,这里是个特有的山区盆地,一年四季气温整体偏低,自然形成了种植时间长、谷粒饱满、淀粉含量充足的好稻麦。不过,整体产量并不比其他地方高。

“想要实现良性循环,就要解决好种地效益低的问题。”金轶晟说,引入蒋相禾公司这样的社会资本之后,蒋相村的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高效与生态共赢。

解决了“种”,还有“销”的问题。为了打通绿色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王坛镇聚焦零工业乡镇绿色产业转型升级,打出“王坛有货”这一共富品牌。目前,“王坛有货”品牌已入驻23家会员单位,带动青梅、笋干菜等特色农产品成交75万余公斤,实现农产品销售额超70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20万元。

王坛镇的美丽创富仍在不断延展。去年,王坛镇强村公司联合浙江百菜园农产品有限公司以及浙江中国轻纺城城市服务公司,进一步扩容。其中,百菜园公司以农产品配送业务为主,让农副产品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而轻纺城公司则以城市服务为主营方向,使强村公司真正实现市场化、实体化运作。

(原标题:柯桥蒋相村养蛙有“稻”)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石慧 通讯员 章琴  编辑:汪浩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