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人们能从之江大地的万千气象中,窥见一个国家的风华正茂、一种制度的历久弥新、一个社会的蓬勃生机。
前不久举行的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让这扇窗再次展现出深化改革的大美画卷。纵观这次省委全会擘画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蓝图,体现全面对标、探路先行。其中,“三个再”“五个更”的奋斗目标是备受瞩目、大有深意的一块内容。
这一目标背后,有着怎样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我们该如何实现它?
一
坚持目标导向,是我们党始终秉持的重要工作方法和宝贵历史经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到2029年和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的改革目标,绘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图。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浙江,该拿出怎样的改革举措、提出怎样的奋斗目标,浙江干部群众很关注,全国很多干部群众都会留意。
而浙江的这次全会提出到2035年实现“三个再”“五个更”。简单来说,“三个再”即“再突破、再提升、再上新台阶”,“五个更”则包括实现更充分、更全面、更先进、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能够凝聚大家的共识,激发大家的干劲,引领大家的行动。“三个再”“五个更”,充分符合浙江实际,鲜明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比如,优势论。“十个手指有长短”,善于优上加优,变劣为优,各项事业才会取得更大发展。“三个再”“五个更”就充分把握了浙江发展存在的优势和相对而言的劣势,强调要再接再厉把优势做大做强,创造条件把眼前的劣势转化为新的优势。
以“三个再”为例,“再突破”,就是要聚焦亟需攻坚克难的短板弱项和关键领域,在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制度型开放等方面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再提升”,就是要聚焦优势领域放大优势、再造优势、增创优势,在民营经济、绿色发展、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新的大幅度提升;“再上新台阶”,就是要实现经济总量、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等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一个大跃升。
比如,问题论。坚持问题意识,改革才能有的放矢。推进改革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前,浙江发展面临新的“成长的烦恼”。破除这些烦恼,需要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三个再”和“五个更”突出了问题导向,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了不足并指明改进的方向。
以“五个更”为例,“更充分”说明我们还存在发展不够充分的问题,也就是说供给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全面”说明发展还存在不够平衡的问题,这种不平衡既存在于城乡、地区、人群之间,也体现在不同产业、不同领域之间。“更先进”则说明我们的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发展等仍有不少弱项,在科技自立自强、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仍有差距。“更高质量”说明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资源要素缺乏、发展动能减弱、发展空间受限等难题需要破解;“更可持续”说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再如,系统论。“三个再”和“五个更”不可分割,是一个紧密关联、阶梯递进、有机统一的整体。比如,只有在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创新主导作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发展。同样的,想要实现“更可持续”,就必须在绿色发展、民生福祉等方面更进一步。
二
对浙江而言,“三个再”“五个更”的奋斗目标,照见的是一种担当和追求,展现的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雄风。
这既是使命所系。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考察指导,明确要求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定题,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又赋予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新定位新使命,强调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浙江殷切的期待和光荣的使命,浙江唯有始终把改革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场景中来考量、来谋划、来推进,创新实干、奋发有为,才能不负深情厚望。在守根脉、作示范上,在闯新路、勇开拓上,在攻难关、挑大梁上,在促共富、增福祉上,浙江都责无旁贷,必须义无反顾地扛起使命。“三个再”“五个更”的奋斗目标,为我们努力向前提供了指引,是“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具体展开。
这也是发展所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观念的瞬息万变,都使得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水涨船高。一些以前从未出现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一些从前已经解决的问题在新的矛盾中又卷土重来,一些尚未根治的问题愈发迫在眉睫。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生,改革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当前,浙江发展正进入一个又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成长的烦恼”。“三个再”“五个更”就是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勇气锐气,呼唤着攻难关、挑大梁的信心决心。
这还是精神使然。走在前列早已融入浙江人的精神血脉。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浙江人始终勤勉务实、发奋图强。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发表文章《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指出浙江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图强”精神。所谓“图强”,就是勇于拼搏、奔竞不息,就是奋发进取、走在前列。这正是浙江精神不变的底色,始终支撑着、推进着和引领着浙江一往无前、力争上游,始终跳动在浙江的改革发展实践中。
这些年来,浙江在破难开新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比如,得益于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政策计算器、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等改革举措的推行,浙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而这背后是去年在全省域探索实施的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然而,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再”是再接再厉,“更”是涤故更新,需要继续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敢于放下“功劳簿”,挺进“深水区”,在既有基础上持续优化,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攀登,勇敢立潮头、永远立潮头。
三
目标既定,关键是我们要能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下最大的功夫求最好的效果。
可以预见,想要实现“三个再”“五个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做到的。改革面临的挑战,有进入深水区的阻力束缚,也有利益调整带来的改革阵痛,更有多维目标的平衡难题。但改革从来不容易,提出“三个再”“五个更”的目标就必须迎难而上、向难而进。
掌握正确方法、使出十足劲力,才能百步穿杨、一矢中的。在这一过程中,至少有三个方面应当牢牢把握。
“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宏伟目标的达成,重在久久为功,贵在锲而不舍。浙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的发展表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沿着战略目标前进,将改革的接力棒一任接着一任传递下去,就一定能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坚决防范“翻烧饼”“换赛道”等政绩冲动,把精力集中到中心任务上来。
对于今日之浙江,尤其要坚持以“八八战略”统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将其中蕴含的理念、立场和方法贯穿到改革的全过程各方面,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将改革推向纵深。
“一马当先走在前”的使命担当。“改革关头勇者胜”,唯有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才能扛起改革担当,展现攻坚克难之干劲。因此,既要树立锐意改革、敢闯敢为的鲜明导向,也要营造支持改革、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闯”的精神、鼓足“创”的劲头、发扬“干”的作风,主动担当、主动变革、主动作为。
改革没有局外人和旁观者。实现“三个再”“五个更”的目标,呼唤更多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需要党委政府、基层、企业、群众等各方面汇聚合力。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赢得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参与,让改革惠及群众,改革之路就会越走越宽、风景日盛。
“一子落满盘活”的路径方法。现在,“过河”的任务已经明晰,重要的是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律性认识,也体现了改革的科学方法论。掌握了这些重大原则,才能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从当前反映最为集中、最为迫切的领域改起,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推动改革向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整体协同、全面深化跃升,就是一种重要的改革思路和方法。省委全会谋划了14项攻坚性改革,都是聚焦“牵一发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一子落满盘活”的关键环节展开的改革。像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等,都是以小切口引领大变革的重要支点,必将为实现“三个再”“五个更”的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期待全省上下携起手来,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的姿态,在改革的滚滚大潮和浩浩东风中展现浙江的作为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