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蘑界哪些菇要小心?“果菌王”刺身能吃吗?野生菌采食季要注意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8-28 08:16   

前不久,南方某大学一王姓教授在云南参加学术会议,因菌子中毒失踪三日的话题,引发网友关注。6月到9月是野生菌采食季,类似这样误食毒蘑菇的事件屡见不鲜。

专家提醒,不要随意在路边采摘野生蘑菇,或在路边摊购买品种不明的野生蘑菇;喜食菌类的人还是建议食用人工栽培的蘑菇为宜,或到具有野生菌经营、加工资质的餐厅食用野生菌。

那么,浙江蘑界有哪些常见的毒菇?我们该如何识别它们?享受蘑菇美味的同时,我们又该注意哪些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专家。

这种蘑界杀手在浙江很多见

雪白宽阔的伞盖,修长的伞柄……在草坪、菜地、荒地、锯末堆,甚至垃圾堆旁,你是否见过这种看起来十分“清纯”“优雅”的蘑菇?殊不知,其清新的外表下却掩藏着有毒的“心”。

它就是蘑界常见杀手——大青褶伞 (青褶伞、铅绿褶菇)。在体型上,成熟的大青褶伞中等大小至大型,菌盖被褐色鳞片,菌褶成熟后铅绿色,菌柄上部具一类似戒指的菌环。

大青褶伞是浙江比较常见的毒蘑菇。每年的6-10月,是其大规模出现的季节。

“误食大青褶伞中毒事件之所以比较多发,一方面是因为它分布较广;另一方面,成熟的大青褶伞和另一种食用菌‘大环柄菇’长相比较相近,所以容易发生误食的情况。”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赵琪说,大青褶伞含有胃肠炎型毒素,能够造成严重的胃肠道中毒反应,包括频繁地上吐下泻,往往在食用几小时内就开始出现明显症状。

说到毒蘑菇,在蘑界流传着“头上戴帽子,腰间系裙子,脚上穿靴子”的识别顺口溜。“帽子”即指菌盖,“裙子”指菌环,“靴子”则是底部的菌托。

其实,这主要是指鹅膏类野生菌,含剧毒。如鹅膏类中的黄盖鹅,在云南当地就有着“要吃黄罗伞,准备四块板”的说法,其毒性可见一斑。

“成年人摄入8克就会致命。”赵琪说,鹅膏类野生菌分布同样较广,平时在草地、菜地等位置就能看到,因而也容易被误食。

就像我们平时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各种“立竿见影”的试毒桥段一样,要识别剧毒的鹅膏类,5%的氢氧化钠能让其“原形毕露”。“将该浓度的氢氧化钠滴一滴到菇上,如果菇变成黄色,那便是鹅膏类菌,切不可食用。”赵琪说。

但大多数野生菌仅凭肉眼或简单的鉴别方式,仍然很难辨别其有无毒性。像“用蒜解毒”“大蒜变色即为有毒”“用银器可试毒”“颜色鲜艳必然有毒”等民间土方法,均是经不起推敲的错误说法。

部分野生菌还存在“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现象。“如在湖南广受欢迎的食用菌草鸡枞,生在广东就成了剧毒的菇,两者之间的差别仅在于菇的边沿处有无条纹。”赵琪说。从垂涎欲滴的美食到见血封喉的“杀手”,两者之间仅在于“出生地”之差。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黄慧仙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