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16岁高中生发现新物种,署名论文在国际期刊发表!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7-26 14:31   

这个暑期,对于海宁市紫薇高级中学高一学生刘浩宇来说,格外不同。16岁的他收获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国际动物学领域学术期刊《ZooKeys》刊登了一篇有他署名的论文。

6月20日,国际动物学领域传来喜讯,《ZooKeys》刊载了题为“海宁卵角蚁:中国卵角蚁属新种,携脱翅蚁后,与毕氏卵角蚁之关联探析”的论文。此文详尽描绘了海宁市新发现的一种卵角蚁属物种的独特特征与生态概貌,为科学界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这份汇聚了众多资深学者姓名的学术成果中,作为新物种的第一发现者,刘浩宇赫然以第三作者的身份出现。

一名16岁的高中生是如何发现的新物种?又是如何与专业学者共同发表论文?

新物种的意外邂逅

“太兴奋了,从来都没想到我会发现一个新物种!”回想起论文发表的那天,刘浩宇依旧心潮澎湃。

一米八的高大身材,略显黝黑的皮肤,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为他添了几分书卷气。今年16岁的刘浩宇,与同年龄的学生相比,显得格外沉稳内敛。他说话时,语调温和而清晰,字字句句都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文静与内敛。

谈及新物种发现的经历,刘浩宇直言是一场“美丽的意外”。一切还要从2022年的夏天开始说起。那年夏天,刘浩宇跟随家人回到了位于黄湾镇的老家。当大多数同龄人沉浸在假期的悠闲中时,刘浩宇却已踏上了探索自然的征途。他利用假期时间,穿梭于山间林地,捕捉并研究着形态各异的蚂蚁。

2022年7月的一天,刘浩宇原本计划前往南北湖周边的林地进行蚂蚁采集,却因迷路,误打误撞来到了位于黄湾镇的岳庙山山脚下。

在山脚下,刘浩宇进行了为期数天的采集。他原本的目标是采集行军蚁亚科。然而,却迟迟不见其踪影,就当他准备放弃之时,最后一次采集给了他意外之喜。一窝“毕氏卵角蚁”出现在他眼前,这在当地可不多见。惊喜交加的刘浩宇急忙将这份珍贵的战利品带回家进行培养。 

之后,刘浩宇发现他这窝“毕氏卵角蚁”拥有蚁后。一般情况下,毕氏卵角蚁是没有蚁后的,他察觉这个物种并不是毕氏卵角蚁,而是一种更为稀有的卵角蚁。 

出于分享与交流的热情,刘浩宇将这种蚂蚁的图片及培养过程发布到了网络。帖子发出后,立刻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根据外观差异,有人指出了这窝卵角蚁触角的不同之处。

刘浩宇解释:“毕式卵角蚁没有蚁后,而中国分部有蚁后的卵角蚁是八节卵角蚁,八节卵角蚁拥有八节触角,但我采集到的这窝不仅有蚁后,触角更有九节。刚拿回家时我没有仔细观察,数错了触角节数,幸好网友眼尖。”

据了解,此前世界范围内的毕式卵角蚁仅有两种分支:一类没有蚁后;另一类有蚁后,而有蚁后中,一种卵角蚁触角为八节,另一种卵角蚁触角为九节,但九节种只分布在泰国。这也意味着,刘浩宇采集的这窝蚂蚁,要么是新记录种(指已知物种新的分布记录),要么就是从未发现的新物种。

这一发现让刘浩宇感到十分兴奋,而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帖子同样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主动与刘浩宇取得联系。

在与科研人员交流后,刘浩宇决定将他发现的这份珍贵蚂蚁样本送至相关研究所。此后,经过浙江大学与广西大学相关学者的深入研究和长达两年的努力。最终在今年6月于《ZooKeys》发表论文,科研界正式确认了这是一个卵角蚁属的新物种。

按照惯例,作为第一发现者,刘浩宇拥有新物种的命名权。深思熟虑后,他将其名为“海宁卵角蚁”。对此,他表示,原本打算命名为“刘式卵角蚁”,但考虑到这篇论文的发表更多依靠的是专业学者们的辛勤付出,所以最终还是决定以发现地来命名。

值得一提的是,新物种的发现,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新”这一点上,更是对人类研究蚂蚁的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过去的研究猜测,在某些非干扰地区存在与毕氏卵角蚁(克隆生殖)平行演化的另一支近缘物种,可能仍然保留着有性生殖的能力。刘浩宇发现的这一物种验证了这个观点。“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专家组成员刘乘源解释,刘浩宇的发现,对研究蚂蚁从有性生殖到克隆生殖的转变有着重要意义。

遗憾的是,自从第一次采集后,刘浩宇在岳庙山附近再也没有发现“海宁卵角蚁”的踪迹。“希望还有机会与‘海宁卵角蚁’在自然中相见。” 

来源:潮新闻  作者:共享联盟·海宁 程石冰 记者 褚晶君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