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山的嘉兴造绿造出多个第一 平原上崛起森林城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7-16 07:39   

盛夏,连绵的绿从城市街巷向乡间阡陌蔓延,将嘉兴这座江南小城笼罩在浓得化不开的绿意之中。

早晚时分,遍布城乡的生态公园和绿道,随处可见健身、纳凉的百姓。“开窗见绿、出门见林”已是嘉兴市民的一种生活常态。

去年,嘉兴森林覆盖率比上年增长0.1%,森林蓄积量比上年增长7.83%,增长率均居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嘉兴市本级和5个县(市)实现省级森林城市全覆盖;累计建成省级森林城镇48个,成为浙江首个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的设区市。作为浙江唯一平原设区市,嘉兴森林资源禀赋先天不足,这些成绩来之不易。

嘉兴人深知:绿,是发展最大潜力;绿,是民生幸福底色。多年来,嘉兴在城市城镇、公路铁路、农田乡村、河湖海岸等地“见缝插绿”,坚持“把树种在人多的地方”,提升群众对城市绿化的获得感,更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底气。

嘉兴,这座平原上崛起的森林城,并非一日建成。连日来,我们走读城市公园、穿行经典公路、探访特色村庄,记录那些植绿、护绿的故事,撷取几帧绿色画面,感受这座城向绿而生的决心、定力和韧劲。

讲清无用与有用的辩证法——

一个城市公园的“奢侈”规划

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嘉兴几乎看不见什么山,森林从哪里来?

长江以南,山林相依。而作为浙江唯一的平原设区市,嘉兴的尴尬之处,就是没什么山。市中心最高处的瓶山,海拔15.8米,有山之名,无山之实。市区外稍有规模的山林主要位于海盐、平湖一带,全市丘陵山地约占陆地面积的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怎么办?没有捷径可走,嘉兴人扎扎实实地开始种树。而嘉兴中央公园,就是城里最大的“绿色宝藏”,几代嘉兴人“纯手工”打造。

从地图上看,这座公园呈楔形,位于嘉兴市区南侧,总面积近320万平方米,按功能被划分为植物园、少儿公园和体育公园,嘉兴人称它为“城市绿肺”。嘉兴中央公园对标世界级城市公园,设计面积接近世界知名的纽约中央公园。

“320万平方米,算得上‘奢侈’了。”参与城市规划近20年的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林海谈起这块地,深有感触。

这件“奢侈品”,还得从40年前说起。

1982年,嘉兴首个城市总体规划开始编制。尽管城市空间有限,嘉兴党委、政府经过多次研究,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考虑,仍决定从中抠出绿地,从实用中抠出“无用”,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最终,首轮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以嘉兴旧城为中心,环城河围绕其周,8条主干河呈放射状均匀分布,东、南、西各有一片楔形绿地。

2000年后,城市开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彼时,林海刚进入嘉兴城市规划系统。他回忆,当时城市发展策略已变为“北控南移、东进西拓”。发展重心逐渐南移,让嘉兴中央公园所处的地块愈发“值钱”。

林海给记者估算了一番,以当时的土地行情,中央公园这块地就值数十亿元。

关于这块地的去留,嘉兴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没少开会。

开发商颇有微词:“这么好的地块不用来开发,浪费了。”

也有部门附议:“拿出一部分用于城市建设,确实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城市再怎么发展,也不能占用这块宝地。”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下定决心:先入为主!先种片林,再做专项规划,把地实实在在用起来,别人再想开发就自然不易了。

2008年,嘉兴中央公园开始筹建,规划面积101万平方米左右,千余棵乔木“入住”,一个以休闲娱乐、亲子互动、体育运动等为主题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开始生长。

绿化不再只是景观,而渐渐成为生活日常。不过,作为“浙北粮仓”,嘉兴全市近七成面积为耕地,稀缺的林地资源就显得更为珍贵。

时至今日,已亲历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林海告诉记者,每次规划都会在优先确保耕地的同时,逐步将周边零星地块并入中央公园,直至扩展到今天的规模。

“在城市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绿地生存本就艰难,嘉兴这项久久为功的生态工程,可不能‘失守’。”作为嘉兴市政协委员,这些年,林海还参与嘉兴市关注森林执行委员会各项工作,只要听说有人盯着这块地,他就和其他委员一起递交相关提案力保。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嘉兴绿地的不断蔓延,并没有挤占耕地的空间,“种树”与“种粮”兼得。据统计,嘉兴中央公园面积和全市耕地总面积已连续多年保持“双增长”,嘉兴粮食产量及播种面积连续18年位居浙江省第一。

近3年,嘉兴共新增绿化造林14628亩;累计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2万亩,建成补充林地库527.9公顷。

草坪平柔如毯,各色花儿争奇斗艳,树木浓荫蔽日……眼下,嘉兴中央公园正迎来新一轮改造提升,将成为展示嘉兴城市品质的重要窗口、市民休憩的最佳场所。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王雨红 宋彬彬 共享联盟·嘉兴 陈曦灏 徐振华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