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盲人刘家齐10余年写了超千万字小说——花开寂静,以待有风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7-03 09:32   

舟山体育路一栋居民楼里,一位双目失明的年轻男子端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伴随着电脑读屏的声音,屏幕上的字一个个蹦出来。

他叫刘家齐,今年29岁,是普陀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疗科的一名按摩师。因患有先天眼疾,刘家齐从出生开始视力就逐年衰退,16岁时已经几乎看不清东西。面对人生的重大挫折,他依靠对文学和写作的爱好,支撑着自己走过了那段艰难岁月。

虽然眼睛看不清,但自由的想象可以驰骋五湖四海。从12岁完成第一部网络小说至今,刘家齐已创作了10余部作品,文字总量超过1000万。前几天,一位粉丝还根据他创作的小说精心制作了一段动画短片,让他备受鼓舞。

“譬如野草,生于幽谷,扎根泥石,广纳雨露,花开寂静,以待有风。”刘家齐常用自己写的这句话鼓励自己。他坚信,只要不懈奋斗,终有一天会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倍速听书积累素材

初见刘家齐,他留着清爽寸头、身着浅蓝色牛仔衬衫,文质彬彬。若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他是一位盲人。

命运从一开始就对他很残酷。1995年,刚出生几个月的刘家齐被确诊为“青光眼”——眼房水过多压迫视神经,导致视神经逐步凋亡。父母带着他开启了漫漫求医路,从6个月到16岁,刘家齐经历了4次眼部手术,但依然没能将光明“留住”。

他这样形容这个过程:视野变得越来越窄,不是突然性黑暗,而是能清楚地感受到,眼前五彩斑斓的世界一天比一天模糊,直至完全消失。恐惧、无力充斥着他幼小的心灵。“不知道光明的小偷,哪一天会把光全部偷走,就像头上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刘家齐这样形容自己的痛苦。

从小好强的刘家齐,从来不把痛苦展现在父母面前。“他因为视力不好,小时候就经常磕磕碰碰,但即便在外面摔了跤回家也不说,看到他摔破的裤子我只能默默心疼。”回忆起儿子小时候的事,刘家齐的母亲红了眼眶。

“因为视力不好,收集信息的能力就很差。”刘家齐略感无奈地说,直到2006年春天,母亲帮他找到了一款专供盲人使用的电脑读屏软件,这让本就喜欢阅读的他兴奋不已。

通过自己摸索,刘家齐仅用短短半个月时间就学会了用读屏软件阅读、写作。每天一放学,刘家齐就在自己房间里“听”书。历史、哲学、武侠……各种类型的书籍,都被他如饥似渴地装进脑袋里,虽然眼前的世界越来越模糊,但内心却越来越鲜亮。随着视力衰退,听觉上的注意力越发集中。刘家齐听书的速度越来越快,从2倍速到3倍速直至更快,短短几天就能“啃”完一本厚厚的书。

与此同时,一个作家梦也逐渐在刘家齐的心里生根发芽。通过每天雷打不动地“听”书、触类旁通“悟”书,刘家齐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他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作。很快,他的第一部网络小说完成了,并且在读书网站上发表。

到了初二,视力衰退严重的刘家齐再也无法与正常的孩子一起上学。他通过考试进入了浙江省盲校就读高中,此后又进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攻读康复治疗专业。在这个过程中,刘家齐在努力学好课程知识的同时始终笔耕不辍。毕业时,他已创作了好几部作品,文字总量超过500万。

网文写作独辟蹊径

在刘家齐的宿舍书桌上,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每天他都会坐在电脑前“码字”。

眼睛看不见,怎么写小说?刘家齐为记者现场演示了他写小说的过程。他在电脑上安装了读屏软件,用键盘上的“上下左右”移动光标,光标移动到哪儿,就会语音提示选中的文字或软件名称。他精准地打开写字软件,使用搜狗输入法打字,每输入一个字,电脑都会把字“读”出来,他再选择自己需要的文字。

然而,依靠耳朵写作,远远没有看起来这么简单。

刘家齐遇到最大的障碍就是误打同音字,汉语里有大量同音字,仅靠耳朵无法区分。刚开始,刘家齐用读屏软件写小说,1000多字就会出现三四十个错别字。经过反复摸索和实践,刘家齐终于总结出一套尽量避免误打同音字的办法:遇到没把握的生僻字,尽量打与之相关的成语或词语,然后把要写的这个字单独挑出来。如果还不行,刘家齐就通过语音释义来确定。靠着自己发明的这些“土办法”,他打字的准确率日益提高。不过刘家齐还有一个坚强的后盾——他的母亲。“有时候为了赶稿,就会为了打字速度舍弃一些准确率,改错别字的任务就会交给妈妈。”刘家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2017年6月,考取“盲人医疗按摩师”后,刘家齐进入普陀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疗科工作。从校园到工作岗位,不变的是对写作的热爱。从参加工作至今,刘家齐发表了5部作品,平均每部作品字数达100万。长篇网络小说要求“更新快”,不仅考验作者的文学功底,还考验作者的体力和耐力。这对双目失明、白天又要上班的刘家齐来讲,压力很大。

在小说连载的日子里,刘家齐每天晚上坚持写作四五个小时,日更4000字,常常写到腰酸背疼。有一次,一个相熟的病人来找刘家齐推拿,一看到他就皱眉问道:“咦!你怎么身上也有一股子药味儿?”刘家齐指了指身上,解释道:“身上贴着四五块药膏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家齐4月份刚刚完结的一部融合了穿越、言情、重生等多重元素的网络小说,在QQ阅读平台上获得了8.1万的收藏量,起点中文网上也有1万多收藏量。4个多月的连载过程中,一直有很多读者催更,更有读者发长文评价分析人物性格、预测故事结局。“小说在情节设定上吊足读者的胃口,让人忍不住想往下看,剧情设计也不落入俗套,常常让人意想不到。”“文笔很好,对故事情节的描述很生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又很深刻。”“这本书我是一章一章蹲点看下来的,最吸引我的是作者的文化功底,体现在小说的很多细节里。”……网友的一条条好评都是支撑刘家齐更新的动力。

如今的刘家齐已经充分了解了网络小说的取材、行文和受众,他签约了掌阅、阅文、番茄小说等网络小说平台,作品以都市情感、古代神话类小说居多。“网络小说不同于传统小说,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快’,内容更新快、读者反馈快,题材更迭也快。”刘家齐说,以前一个题材可以延续一两年,现在一个题材一两个月热度就过去了。在刘家齐看来,跟人家比“快”,他没有优势,于是另辟蹊径,在人物刻画、情节描写上下功夫,力求内容更加饱满。眼下,他的作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

为文学梦不懈追求

“回首一路走来,我的点滴进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关爱。”刘家齐说,很多人从他生命中走过时都留下了温暖,他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子,但感动一直深藏于心。

在浙江省盲校读高中时,班主任是照亮刘家齐写作道路的一道光。“当时我还没写出成绩,自己也没什么信心,班主任就鼓励我,在写作上给予了我很多指导。”想起老师的谆谆教导,刘家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后来到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读书,来自浙大、浙工大、杭师大等大学的老师经常大老远来给我们上课,还带着我们去各个大学交流。”刘家齐动情地说,那段日子过得很精彩,因为有老师和同学的陪伴,视力衰退这件事似乎也不那么痛苦了。

工作后,对刘家齐来说,来自同事和大众的关心关爱更是无处不在,“下雨天,路比较滑,同事会提醒我慢点走;碰到前面有玻璃门,大家就会快速上前帮我先打开;病人会跟我讲他们的游记,给我描述外面的世界……”

最让他感动的是,近年来,政府、企业、技术人员都在不断地为“互联网盲道”建设而努力。看新闻,靠文字识别技术“读”出资讯;想购物,通过图片转语音“描绘”商品详情……刘家齐打开自己的手机展示了一项项“特殊功能”。“借助信息无障碍技术,我们视障者可以在工作、生活中自如使用互联网产品,这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也为我们搭建了融入这个社会的桥梁。”他感慨地说。

十多年下来,刘家齐已坦然接受失明的残酷现实,但在文学创作上,他从来没把自己当作残疾人,他用耳朵代替眼睛,顽强地追寻着自己的文学梦。

“经常有人问我,盲人怎么吃饭?怎么穿衣服?盲人其实可以做很多事。我认识的盲人中,有人会编程,有人能做曲,还有人参加普通高考并取得高分。”刘家齐告诉记者,他希望能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在这个时代,视障者也可以有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更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黄宁璐 见习记者 吕凌棘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