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木寸” 姚老,一路走好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19 12:07   

6月17日16点07分,“中国好人”姚宝熙因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9岁。

昨天,在兰溪市殡仪馆内,家人们按照姚老生前的遗愿,只是设了一个简单的灵堂悼念。小小的灵堂室内,虽然布置得十分朴素简单,但房间内却摆满了各种花圈和鲜花,这些都是社会各界对姚老的广泛怀念与崇敬之情。

一生扑在家乡公益事业上 不愿多说,也不愿停止

姚宝熙出生在兰江街道姚村的一个贫困家庭,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从小,他就刻苦学习,18岁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进入了兰一中,21岁,他又考入西安石油学校。毕业后,他就被分配到石油工业部华东供应办事处工作,先后又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工作,但姚老一口乡音至今没改,满腔乡情还是不减。

在上海工作时,姚宝熙从一个家乡老友口中得知,兰溪要成立慈善总会,老友问姚宝熙,要不要一起做,姚宝熙二话没说,一口就答应下来,第二天就向慈善总会捐赠了60万元,这是他几乎所有的积蓄。

从这之后,姚宝熙就一直与慈善公益打起了交道。2004,姚宝熙以“木寸”的名字为兰溪市老年宫建设捐款150万元,之后又追加捐款至300多万元,建造了一个高规格的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姚宝熙在兰溪市慈善总会设立了“木寸”助学专项资金,每年以专项基金收益的5万元用于资助兰溪市第一中学特困生和品学兼优的学生,截至目前,这项活动已持续16年,资助学子达1088名。同时,姚宝熙在姚村也设立了30万元的助学基金,用于帮助家庭贫困和学习优秀的学子,并在得知姚氏家庙要复建,资金缺口500余万元时,姚宝熙一人独捐了400余万元用于修缮。

别看姚老一捐就是几百万元,其实他生活很节俭的,有时在家里喝点小酒,是一块钱一包的糯米料酒,鞋子是20元一双的布鞋,衣服也是好几年才买一件,老人把能省下的钱都用在了家乡的公益事业上。“我自己一根皮带用了18年,已经打了不少补丁,但我更愿意把这些年的积蓄都拿出来,为家乡做些敬老助学的公益事业。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总归是要报恩的。”姚老曾这样说。

其实,姚老所做的这些事情,他很少跟外人提起,就连自己的家里人,也是近几年来才知道的。“我父亲对于家乡有一份很深的感情,他每次回到兰溪,就像鱼回到水里一样,特别的亲切和幸福。”姚老儿子告诉记者,在平时生活中,姚老会跟他们说起,他向家乡捐赠了一些钱,但具体投到哪里、投了多少,他们也不知道。即使如此,家里人也都很支持姚老。

同时,在2017年,姚老就被查出患有癌症,之后,他的身体就时好时坏。但他不曾跟外人说起自己身体,只是一心扑在公益事业上。“我父亲是一个不爱麻烦别人的人,什么事情都喜欢自己做。在身后事情上,他也希望一切从简。”姚老女儿说,父亲虽然没有给他们留下很多物质财富,但却留下许多令人赞许的精神财富,“社会需要像我父亲这样,自立自强、助人为乐、积极乐观的人,这样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他的离世牵动许多人 都想来送他最后一程

在得知姚老去世的消息后,他生前好友许康林一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许康林就赶到了殡仪馆,准备送姚老最后一程。“我们两个人是因为工作原因认识,初次见他,他待人很热情,也没有在京城工作的‘官架子’。”许康林回忆,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他曾是兰溪农药厂的厂长。有一次,他和化肥厂的几个领导去北京调剂设备大修需要的钢材,因为知道兰溪人姚宝熙在北京工作,就先找到了姚宝熙。他非常热情地接待家乡人,还千方百计向上申请,帮助兰溪企业解决难题。最终,他们拿到许多钢材,顺利完成了企业大修的工作。

在这之后,许康林就与姚宝熙结下了深厚友谊,也经常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进行联系。同时,姚宝熙得知诸葛镇桥头朱村要修缮明清时期的祠堂,资金有缺口,姚宝熙就通过许康林向村里捐款。“他每次捐款,都是不留名、不留姓,有很长一段时间,村里都认为是我捐的款。”许康林表示,认识姚宝熙已有40年,从未见他西装革履,也从未见他大鱼大肉,他把自已所得的可以说统统献给了故乡兰溪。

“听到姚老去世的消息后,我昨天晚上哭了好几次。虽然一直知道姚老身体不好,可这一天依然来得太突然了。”在姚老的灵堂前,“心舞”工作室负责人胡芳又一次失声。她告诉记者,她与姚老认识很多年,在她的印象中,姚老一直都是那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在公益事业上,奉献了一生的财富。

胡芳表示,姚老所做的事情跟她一样,都是希望有更多人得到帮助。在姚老希望身后事简办,家人遵从遗嘱不收礼金时,她便第一时间向兰溪慈善总会的“木寸”基金捐赠500元,希望用这种方式把姚老的大爱传承下去。

在外游子,最牵挂的莫过于家乡,而对于姚老来说,那必定是姚村。“每次回兰溪,他都要回姚村,看看他投资修缮的古建筑。”姚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文强说,姚老在村里德高望重,为村里建造祠堂投资巨额,大家都对他敬佩不已。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的祠堂已经修缮好,还完成10多座古建筑。“现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村里很多村民和在外的乡贤都说要来送姚老最后一程。”

与此同时,在追悼现场,还有很多社会人士前来追悼,他们中有的是受到姚老帮助的人,有的跟姚老只有一面之缘的人,也有人没有见过姚老,但被姚老故事感动的人,他们都在感叹,这样一位好人却被病魔带离了人世,不禁让人感到悲痛和惋惜,但姚老的精神将永存于世,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木寸”。

来源:潮新闻  作者:共享联盟·兰溪 成超 记者 陆欣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