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沉没的情谊 “里斯本丸”遇难英军战俘后人在舟山圆梦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19 08:18   

6月18日,15名“里斯本丸”号英军战俘的亲属和后代登上舟山东极岛,参观“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纪念馆,互赠礼物,并前往沉船遗址海域进行悼念。

今天下午三点多,一艘白色船艇缓缓驶向舟山东极镇青浜岛约2海里的“里斯本丸”沉船遗址。十多名英军后人将花瓣洒向大海,告慰先人。海上风浪大,年近八旬的伯奇老人紧紧依靠在舱门边,凝望着这片大海。她的堂哥长眠于此。

英军战俘家属 凯伦·伯奇:我哥哥一直试图寻找肯(堂哥)的下落,一直没有成功,我哥哥在这些事曝光之前去世了,所以我在做他想要完成的事。

1942年10月2日,1800多名英军战俘被日军关押在“里斯本丸”号船,途径舟山海域被美军误判后击沉。最终,384名英军战俘被舟山渔民救助上岛。此次的东极行,除了表达缅怀之情,大家更是为了感恩82年前那些勇敢伸出援手的东极岛渔民。

英军战俘后代 丹妮丝·维尼:我爸爸曾经说,如果没有这些中国渔民,他不可能活下来,我也不会出现在这里。

东极镇文化站主任梁银娣的外公曾救起了多位落水英军,并让他们住在自己家中。尽管当年生活物资匮乏,他还是把平时舍不得吃的米、面、番薯,以及新衣服都拿出来让英国士兵充饥、御寒。

舟山东极镇文化站主任 梁银娣:一直听着那个故事长大的。我们要传承渔民的勇敢和善良,在爱里没有惧怕。

在纪念活动上,渔民后代为英军后代们端上来番薯汤,这正是当年东极渔民为英军战俘准备的食物。

英军战俘后代 肯尼斯·萨蒙:我深受触动,这碗粥对于当时的战俘来说很有意义。

今天,英国战俘后人还参观了“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纪念馆,体验渔民画绘画。大家表示,希望未来双方能够继续互相往来,将这份永不沉没的情谊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英军战俘后代 尼里·佩尼卡特:他们(这里的人民)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特别好的是这个故事代代相传,这不应该被忘记。

来源:中国蓝新闻  作者:记者 陈沫 李仪 张云洁 李浩林 毛俊懿 李阳 叶欢娜 李佳琦 舟山台 普陀台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