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老人搜寻2700余件“老宝贝”“国际体验官”为何到这个民俗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18 16:02   

6月7日正午,在绍兴兰亭,兰亭民俗馆馆长余水根忙着收拾整理自己的展馆。再过半个小时,这里就要迎来几位特殊的客人。

12时40分,国际资深拼布艺术家(Barbara Lange)女士一行来到兰亭民俗馆,她静静聆听余水根讲述一件件“老宝贝”的找寻故事,开启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之旅。

创办民俗馆

收集文化与乡愁

七八十年代百姓使用的高低床、越剧《九斤姑娘》中描述的“十只桶”……走进余水根打造的兰亭民俗馆,仿佛走进了时空隧道。馆内以情景还原的形式,展示近代起居室、客厅等生活空间的布置,每一个物件上都留有着时代的印记。

为了让展品“活”起来,余水根尽可能将一些老物件的使用场景表达出来。像这样生动的物件,这个民俗馆内足足有2700多件。为了收集、安放它们,余水根从2018年3月份开始,先是买下了一处闲置农房进行改造,又奔走兰亭、钱清、齐贤、孙端、平水、王坛等乡镇街道,到处寻找与搜集。

“我19岁担任代课老师,28岁担任兰亭中学校长,40岁开始从事宣传工作,可以说我这一辈子就在和传播文化、守护文化打交道。”余水根说,2017年退休后不久,恰逢兰村新桥自然村拆迁,见到那么多村民家中的老物件因已无使用价值或无处安放而随意丢弃,感到很可惜。

“要想办法守护这份文化根脉。”曾担任过区文化礼堂建设专家组组长的余水根,心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建一个民俗馆。自此,他踏上了艰难的老物件收集之路。

有遗憾有欢喜

让民俗文化“活”起来

为了更生动地呈现过往百姓的生活场景,余水根需要凑齐各个日常场景中的每一个物件。但这并非易事,很多情况下只能用双腿跑出来。

有的物件,余水根要连续拜访4、5次才能收到;有些物件很大,运送途中更是困难重重。

自2021年1月开馆后,兰亭民俗馆迎接的参观人数已经超过1万余人次,吸引了不少来自杭州、上海的参观者。一位上海游客在参观后,托人给民俗馆带来了几件老物件,为留住过往的乡愁贡献了一份力量。原本不理解余水根的兄弟姐妹,也慢慢开始帮助他寻找老物件,一同投身这份守护乡愁的工作。

从今年开始,余水根还在民俗馆内开起了民俗讲堂,和参观者一道探讨民俗、乡愁,打造了一处民俗文化的传播阵地。

随着兰亭度假区游客增多,他以“传承民俗习俗、弘扬传统文化”为目标,筹划“常规活动、接待活动、创新活动”三大板块,利用重要节点,按照原汁原味传统习俗举办仪式,让更多的年轻人来馆体验传统节日的模式,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来源:浙江老年报  作者:杨佳奇通讯员董国华记者夏凌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