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幢“浪漫满屋” 和爱人慢慢变老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18 15:58   


这世上最浪漫的事是什么?花20年时间,亲手打造一个家,和妻子一起慢慢变老,陪着儿子慢慢长大。这是70岁朱小杰所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并身体力行将之付诸实践。

住在这样的家里是什么感受?在刚刚过去的父亲节,记者奔赴温州,采访了这位将浪漫视作长期主义的男士。

生活乐趣藏在家具里

“人总留恋美好的事与物,重返美好的过往,又能站在当下。”——朱小杰随笔

见到朱小杰时,他刚从2850公里外的俄罗斯落地温州龙湾,不见一丝疲惫:一身优雅整洁的白衣白裤,白色鸭舌帽下是标志性的复古刘海,仙风道骨,飘逸出尘。

0岁设计师的“灵魂居所”是什么样的?藏着哪些天马行空的神奇脑洞?

这里从前是闲置生产车间,朱小杰一双妙手“生花”,将冰冷旧厂房改造现在的样子:一楼是宴客餐厅,二楼至四楼是家居展览馆,最顶上两层才是一家人的生活区。

他亲手设计出来的家具,漫溢着扑面而来的烟火气,蕴含素履以往的家乡记忆,又不失奇思妙想的现代趣味,让人感受快乐。

比如占据餐厅主位的跳泉圆桌。环形桌面正中间围合一汪清水,满是传统水墨画的东方韵味。我们正欣赏时,朱小杰轻俯下身,轻轻拍击桌面,霎时,水柱腾空跃起,又轻盈隐入水面。当拍击桌面的力度和节奏发生变化,水珠的数量和跃起的高度也随之改变,忽高忽低,忽紧忽慢。“古人宴席,会击缶而歌、曲水流觞,一顿饭都能吃出及时行乐的美好。”朱小杰说幼年在山边生活,从小伴着水长大,平日都是上山取溪水饮用,因此设计中总有水的影子。

温州的瓯窑声名远扬,朱小杰用它设计了一款水培瓶的吊灯。灯口是淡青色瓷器,灯身材料取自于废弃玻璃瓶,在内壁打个洞,瓶子里装点水,插几株水仙花,淡黄色光晕打在四方餐桌,餐厅一隅便生机勃勃起来。由于使用充电电池蓄电,若是遇到停电,也可以拆卸下来作为临时手电筒,实用又有趣。这是他赋予家的生命力。

玄关处的“蚂蚁凳”是用乌金木制成的,凳面做了隐藏“机关”,拉开暗格的抽屉,里面配了刷子、鞋拔子,美观之余亦节省了空间。“有一天我在厨房里看到蟑螂,扁圆的身材特别像凳子的形状,我就照着样子把它画出来。蟑螂不讨喜,就取名叫‘蚂蚁凳’。”瞧,生活里的啼笑皆非,也能提炼成艺术。

在小细节里浪漫地活着

“对生活有态度,就是极致的浪漫。”——朱小杰随笔

温州大宅有4500平方米,逛一圈要半个多小时。在这样大的家中生活了20多年,朱小杰却说:“我喜欢小。”

“现在的年轻人总爱用一个词,叫蜗居。我觉得这其实很好,家就应该让人感到实用、温馨,有归属感,它是一个个细节的堆积。”朱小杰一家的生活区面积只有70多平方

米,远不如其他楼层,却有着许许多多触手可及的小美好。

阳光是大自然赠与的浪漫,朱小杰很喜欢。他把卧室搬到顶层阁楼。清晨,他会静静躺在床上,迎接第一缕阳光,感受宁静与祥和。客厅天花板也做了镂空设计,阳光透过一扇扇小天窗,落在木地板上,形成大大小小金色的光斑。

由于作息时间不同,朱小杰夫妇是分房休息。他说人与人之间应该留有独处空间,这是长久相处的秘诀,因为爱她,就要把最好的给她,包括自由。“我们是高中同学,工作后又遇见彼此,就开始恋爱了。”年少相识至今,53年婚姻仍然“保鲜”。太太房间是朱小杰根据她的喜好一手设计,每年生日、七夕节,他都会亲手做一个礼物送给她。因为“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以前一家三口的房子只有8平方米,他专门给儿子做了一张神奇的床,里头组合了放衣服的柜子、能拉出来的写字台,床的长度也可以随着儿子身高的变化伸缩。这张床一直保留至今。因为“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长大”。

不为养老而设计的家

“如果能活下去,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朱小杰随笔

温州大宅看着真不像一位70岁长者的家。朱小杰看着我们笑:“这里就不是为养老设计的,因为我不觉得自己老了。房子要让居住者快乐,这是一种能力,甚至是超能力。”

如今朱小杰一周工作6天,过着往返温州、苏州的双城生活,时常还要满世界飞。为了出差,朱小杰给自己做了个多功能的拉杆行李箱,可以放一双鞋、一个洗漱包和整整一个星期的换洗衣服。

妻子有时会问,什么时候退休?他却觉得:“做热爱的事,为什么要退休?只要脑子能动,手能握笔画图,我就不会停下来。”年轻时他做过石匠、木匠、钳工,还做了会计。如今,从家具到建筑,从瓯窑到器皿,他不断跨界,甚至还与北京的画家合作,设计起了服饰。

为了和好友小酌,朱小杰设计了一款“好色杯”,只容三钱酒的量,每人认领走专属颜色,一杯就是一口,谁也不能耍赖。“喝完酒,人的面具能轻松放下,感觉到真实的自己。”朱小杰说,人生也像一栋房子,在每个时间、每个阶段,都能不断被装饰、被雕琢,这是生活的一种希望。

来源:浙江老年报  作者:记者赵培希张文利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