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运河:一场市集,烟火气里有文气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18 15:03   

编者按: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为展示浙江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方面的成果,持续擦亮大运河这张文化“金名片”,本端今起推出“看见运河”系列报道,展现大运河沿岸风貌、传递大运河文化魅力。敬请关注。

一条大运河,千年繁华梦。当记者走进2024中国大运河文化市集,繁华扑面而来,交融着浓浓的烟火气,更渗透着悠远的文气。

在杭州运河沿岸的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小河历史文化街区、小河公园及运河天地,这场为期4天的活动,从传统手工艺到现代艺术、从非遗体验到时尚音乐,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穿越千年的奇妙之旅。难怪市集要以“北关奇妙游 当夏有趣市”为主题了。

“漆闲时”工作室主理人金志刚和同事正在热情地带市民游客体验漆扇技艺。漆扇所使用的大漆素有“百里千刀一斤漆”之说,得来不易。随着天然漆一点一滴落在水面,扇面在水中沉浮旋转,奇妙的色彩魔法展现在人们面前。“有一种开盲盒的感觉,因为每一把漆扇的上色效果都是想象不到的。”参加体验的游客惊叹道。

文艺风与市井气的融合,为市集平添别样腔调。在小河历史文化街区,“小河·文艺生活集”成了一众文艺青年的“梦中情市”。20多个文创手作摊位,精致物摆错落有致,江南的细腻糅合进了手工艺的巧思。

市集上的香牌。潮新闻记者 陈黎明 摄

理香灰、压香灰、安放篆模、舀香粉、填香粉、脱篆模……在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拱宸茶集”,宝馫香局篆香制作师戚明芬,为市民游客展示了一套复杂缓慢而又精致优雅的篆香制作技艺。篆香是宋韵文化的四雅之一,在晚唐和宋朝一度十分流行。如今,包括篆香、香牌等在内的传统和香,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

“线香、盘香、香包、香牌,无论是居家、办公,还是作为饰品、挂件,传统和香的衍生品和应用场景越来越多。”戚明芬告诉记者。和香素有“运河第一香”的美誉,这一生长于运河边上的非遗,正“飘”进普通人的生活。

古老的河道边,也有青春涌动。在运河天地,手绘T恤、手工饰品、摇滚……会聚了50余家商户的摇滚市集引来不少年轻人。“小有物造”店主灵芝一边招待往来的顾客,一边制作珍珠手串。不同于一般圆润的珍珠,灵芝的饰品选择的都是不规整的珍珠和手工敲制的银质配件。灵芝说:“不完美才是最本真的状态,很多选择我们作品的女孩就是冲着这种充满个性和独一无二的样式来的。”

十九组音乐人则在运河天地开启了一场为期两天的音乐与艺术狂欢,动感的音符在运河上激荡起新潮的波纹,为古老的河道带来全新的生命力。

人们漫步街区,看见旧时光的建筑肌理和现代的文艺新潮融为一体。杭州运河集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弋洲告诉记者,运河沿岸街区改造过程中既保留传统印记,又融入现代元素,为街区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运河串联起这些街区,也串联着过去与现在。运河上,货轮、游船往来不息;运河边,市民游客悠然踱步。悠悠千载,文气与烟火气,市井气与生活气,随着运河,绵绵流淌进两岸人们的生活。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陈黎明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