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续永不沉没的情谊!跨越82年,英军战俘后代出发前往舟山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16 12:30   

6月16日上午9时许,16名“里斯本丸”幸存者后代怀着激动的心情从上海出发前往舟山。他们将登上舟山东极岛,和当地渔民一起开展缅怀纪念活动。

“我真的很想见见中国渔民的亲人,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在上海看完浙产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的全球首映后,“里斯本丸”幸存者丹尼斯·莫利之女维尼太太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父亲一直说,那些中国渔民是英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

这是一场不能忘却的营救。1942年10月,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客货船押运1800多名英军战俘从香港返回日本,途经舟山附近海域被美军击中,843名英俘遇难,384名英俘被当地渔民舍命救起,英军官兵和英国政府对此深表感激。

因为这场英勇营救,“里斯本丸”幸存者及家属与舟山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

时间回溯到2005年8月18日,87岁的幸存者查尔斯·佐敦回到东极。尽管走路需要人搀扶,但为了能亲口对当年救助过他和同胞的东极渔民说声“谢谢”,佐敦先生不远千里地赶来了。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查尔斯·佐敦先生紧紧地拥抱当年救助过“里斯本丸”英军战俘的吴兰舫、沈阿贵等老人,不愿松开。他说:“我已年老,这是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以后不会再有机会,所以我要代表所有被救的同胞由衷地向东极渔民们致谢,感谢他们的善良和勇气。”  

在2017年10月2日举行的“里斯本丸”事件75周年纪念活动上,舟山市著名书法家倪竹青向“里斯本丸”英军战俘最后一名幸存者——丹尼斯·莫利先生赠送了一幅“中英友谊长青”的墨宝,并向英国威尔斯王妃皇家军团赠送一幅“怒海生死情”的卷轴,作品从中国辗转送达之后珍藏于伦敦塔内,纪念中英两国人民这段生死友谊。

2018年,得知倪竹青即将迎来百岁生日还将举办百岁书画展,远在英国的丹尼斯·莫利先生特意委托在中国的好友辗转从英国送来贺卡及花篮,并为倪老送上生日祝福。

伦敦时间2023年8月15日,“里斯本丸”最后一名幸存者丹尼斯·莫利之女维尼,又一次收到了来自中国的礼物——一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簪,一幅PS而成的合照,还有一张写着生日祝福的贺卡。

这份礼物是送给莫利玄孙女露娜的。送出礼物的,则是舟山的吴似真一家。在市委党校工作的吴似真与莫利一家结缘于2017年在普陀区莲花岛举行的纪念活动。

……

跨越82年,如今,这份情谊依然在不断延续。此次,10余位英军战俘后代远渡重洋,不仅是为了缅怀他们的父辈,也是为了感恩82年前那些勇敢伸出援手的舟山东极渔民。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都深深地感谢中国人。”维尼太太动情地说。“如果没有舟山渔民当年的相救,就不会有我现在坐在这里。”英军战俘安德鲁的儿子说。

此次舟山行,“里斯本丸”遇难者肯尼斯·霍金森的侄女还带来了一块2.4公斤重的墓碑。她打算把这块墓牌投放到“里斯本丸”沉船海域……

随着此次舟山行开展,这份“永不沉没”的情谊正翻开崭新的一页。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黄宁璐 孙潇娜 李震宇  编辑:方熹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