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东湖新生代“船老大”上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12 06:19   

端午假期迎客忙

杭州日报讯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绍兴东湖景区游人如织,有不少人选择乘坐乌篷船体验东湖美丽风光。头戴乌毡帽,穿着灰色工服,手脚并用操作乌篷船的船工们,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这些船工中,有14人是新手,6月6日才正式上岗。

此前,绍兴东湖“10万年薪招聘年轻船老大”(详见本报4月10日、4月15日相关报道),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人报名。经过前期筛选和近两个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最终,有16名年轻船工顺利通过游览乌篷船船员考试,14名船工在绍兴东湖景区持证上岗。

新船工划得怎么样?老船工:接班没问题

“我现在不仅是一名正式的船工,还有了专属的船,感觉蛮好的。”挂上合格证,踏上自己的56号乌篷船,马明亮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兴奋,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上他的船。

水波开道,小船悠悠。小马师傅坐在船尾,一手扶着夹在腋下的划楫,两脚踏在桨柄末端,两腿一伸一缩,桨就一上一下地击水推进。

船行至陶公洞时,因入口处仅容一艘小船通行,洞口数艘乌篷船首尾相连,排队等待过洞。只见马明亮收起脚桨,改用手划,小心地和往来船只交错行驶,娴熟地控制乌篷船贴着石壁而过。船儿不疾不徐,经过了一个又一个桥洞。

“这么多年轻人留下来了,有点意外,也蛮惊喜的。”唐国良在东湖划了11年乌篷船,他也是培训新学员的老船工之一。他告诉记者,在东湖划船难度大,这批年轻人的技术相当不错。“东湖里面桥洞多,岩壁陡峭,转弯也多,不仅要有技术,还讲究经验。不过只要他们肯吃苦,多划划,熟练起来,接我们的班没问题的。”

目前,东湖景区有60艘4客位、15艘3客位乌篷船,船工从40多名增加到近60名,不仅提高了景区乌篷船的接待能力,也缓解了老船工的工作压力。

抢在景区开门前,有人早上五点半开始训练

这批新上岗船工中有不少来自东湖景区周边街道。35岁的陈程是绍兴马山街道人,小时候喜欢去河里钓鱼摸虾,划船对他而言并不陌生。半个月内,他就学会了用手划楫和双脚躅桨,之后便进入东湖水域训练。

陈程说,为了不影响游客乘船游玩,不少人每天赶在景区早上八点开门前抓紧练习,游客多了就让出主航道靠边练习。甚至还有人经常天不亮起床,五点半就过来划船。“师傅领入门,修行在个人。大家学习进度不一样,练多练少自己掌握,不过为了划好乌篷船,每个人都蛮拼的。”陈程说。

据绍兴东湖景区董事长宋亚娜介绍,这批上岗新船工的平均年龄30岁,最年轻的21周岁,“90后”“00后”占六成以上,最高学历本科,大专及以上学历有11人。

“就在一个多月前,新船工中绝大多数人完全不会划船。”宋亚娜说,除了驾船技术,他们还学习了安全准则、礼仪接待、沟通技巧等。为了确保游客及辖区游船水上航行安全,绍兴市、越城区两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还专门组织水上交通安全知识培训,对新船工进行专题培训、考试。

“船老大”持续招聘,有兴趣还可以报名

乌篷船手脚并用的划船方式是一项非遗技艺,学起来不容易。此外,划乌篷船属于露天作业,风吹雨淋日晒无法避免,劳动强度也比较大。在一个多月的培训期内,有部分学员觉得不适应,选择了离开,同时也有新学员补充进来。

“我们预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况,所以还在持续招聘船老大。”宋亚娜说,有意向者联系景区报名后,符合条件可以随时开始训练。“乌篷船的划船技术、制作技艺需要年轻的新生力量,从而破解乌篷船船工队伍老龄化难题。”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即将来临,加上气温逐渐走高,新船工将面临更大的挑战。“6月到8月这3个月困难一些,除了气温高,还常会刮风下雨,到时候伞要撑起来,船更晃更难划。”老船工车师傅说,“如果年轻人愿意吃苦,闯过了这三个月,那就是闯过了最难的关了。”

不过,对于这份工作的艰辛,不少新船工已经做好了准备。“做好防护,节假日肯定是很忙的。”陈程说,相比起之前的销售工作,他更喜欢划船,“在景区上班不怎么内耗,到点就能下班,我挺喜欢的,相信自己能坚持下去。”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邱丹晨 徐潇青  编辑:汪浩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