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高中学历农民成浙江杰出工匠——朱忠文:58岁仍在B站学编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04 09:06   

最近这段时间,浙江一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电气主管、生产部副主任朱忠文很忙。由于动力冲浪板项目被列为2025年成都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他正在为全国各地俱乐部和运动员的电动冲浪板进行调试、检修以及系统升级。

“一苇”是全国最大的电动冲浪板生产厂家,朱忠文则是公司电动冲浪板研发的主要参与者。1966年出生、仅有高中学历的朱忠文,通过持续的努力学习,成为行业内的杰出人才。

自学成才,乡亲修电器都找他

朱忠文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他每天上班的场所就是车间。

除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朱忠文打交道最多的,就是货架上的各种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电路板焊接工具等。

这里是武义科技城浙江一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二楼,外墙上还挂着浙江省朱忠文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牌匾。

“朱工主要从事新产品研发,他的能力毋庸置疑,ECU中央处理器、ESC电机控制,这些模块的研发设计都是他主持的,还有电脑编程这些他都会。”徐伟是朱忠文工作室成员之一,共事多年,徐伟对朱忠文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就是朱忠文对钻研新事物的满腔热情,“我今年49岁,朱工58岁,文化程度我们差不多,但是他发明了那么多东西,因为他每天都坚持学习,太难得了。”

徐伟说,朱工如今还时不时会在B站(哔哩哔哩)学习一些C语言编程。朱忠文说,自己这个上“网课”的习惯是在疫情时期养成的,那个时候比较空,就上网学一些东西,看到B站上的课程,“从浅到深,一般人都能听懂”,就充值买了一整套课程。

事实上,这种持续的努力学习,一直贯穿在朱忠文的生命中。1982年高中毕业后,朱忠文在家务农。晚上农闲时分,他就在武义县泉溪镇白革村的家里,帮村民免费维修家用电器。白革村离武义县城有20多公里,进城维修家用电器多有不便,村民都乐意拿到朱忠文家中维修。年纪轻轻就有一门好手艺,朱忠文那时在村里很吃得开,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愿意找朱忠文维修家用电器。

其实朱忠文读书时压根没学过电器维修,他的所有知识储备均来自一本“四川电子报的合订本”。这是他在武义新华书店淘到的宝贝,从报纸到书本,虽然字号缩小了1倍多,但其中的小家电维修技巧让朱忠文如获至宝,喜欢鼓捣和动手的他,很快掌握了精髓。

“修理完全免费,如果坏掉什么零件要换的,就让村民自己出钱买。”朱忠文说,合订本买回家后他天天捧着看。根据书上的内容,他自制逆变器、电子捕鼠器、室外天线信号放大器等。他甚至还搞了个小发明。因为当时农村经常停电,他通过铅酸电池做电源,逆变成220V的交流电,制作了一盏“迷你日光灯”,瞬间成了全村“最亮”的仔,全村小朋友都追着他跑。村民朱舍荣回忆,那时候村民们最大的娱乐,就是每天晚上围坐在晒谷场看电视剧《雪山飞狐》,“黑白电视机是我家买的,接电的任务交给朱忠文。每当电路故障,电视没画面了,几十个观众就齐声喊忠文的名字。”朱舍荣说。

不断钻研,没东西学宁愿辞职

但一本合订本终究是不够学的。

怀着对新知识的渴望,1989年,朱忠文到衢州市姜家山技术学校学习家电维修技术,学成后回乡在附近镇上开了一个家电维修店,后来又尝试为当地的私营企业改装数控机床。

那个时候,数控机床还是新鲜玩意,虽然加工精度高,可价格也是普通机床的几十倍,小私营企业很少负担得起。

朱忠文自学了相关数控技术后,就帮企业改装,相关成本是新车床的十分之一,性价比很高,许多小企业主慕名而来。不仅机床能改,朱忠文还学会了机床电气故障维修。1994年,他入职一家企业成为一名维修电工。

在厂里,朱忠文保持着爱钻研的劲儿。看到厂里的电动机坏了,拿到外面修费时又费钱,他就自己购买电动机维修书籍,自学为企业维修电动机。1996年,朱忠文换了一家企业工作,这回他不仅为企业修理电动机,还学会了CAD电脑制图和电气自动化控制设计。

有一件事让企业主对朱忠文赞不绝口。2004年,由于当时电力紧缺,武义许多企业用电缺口很大,经常被拉闸限电。订单在手,却无力生产,企业主着急之余,就从河南濮阳购回了一台闲置报废的3200KW柴油发电机。这台柴油发电机是烧重柴油的,价格比轻柴油便宜,能为企业省一笔开支。经过朱忠文和同事的努力,花了5天时间现场完成拆解,叫了两辆大挂平板车,从河南运回武义。

落地后,朱忠文开始寻找柴油发电机相关资料学习。一个柴油发电机方面的门外汉,经过20多天没日没夜的恶补,成功把当时企业中频熔炼炉的控制系统,移植到了发电机控制系统中,并实现并网发电。当别的企业因为限电“打烊”的时候,只有这一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企业老板喜笑颜开,客户排着长队到企业提货。

不过,随着企业做大进入稳定发展期,企业对日常维修的需求越来越少。活没多少,工资照发,这样理想的“摸鱼”日子,朱忠文却不想待了,他感觉自己快“生锈”了,闲下来总想学点新知识,没有新的东西学,没有新的领域钻研,他感觉总缺点什么,于是就辞职了。

从零开始,研发电动冲浪板

辞职后的朱忠文来到了浙江汉力士船用推进系统有限公司,开始研究船用推进控制系统,这对朱忠文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日复一日的技术攻关,2013年,朱忠文凭借“4000KW船用大功率调距桨及关键技术的研发”获得当年的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相关产品“2000hp大功率全回转舵桨”“MRP165-FP节能可控全回转桨推进装置”被认定为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

2015年的一天,公司老板胡虎跃找到朱忠文,说看到一些老外在玩冲浪板,觉得蛮有意思,想试试能不能公司也研发一台用锂电驱动的电动冲浪板。当时,船舶制造业市场恰逢寒冬,公司迫切需要转型,冲浪板小众,电动冲浪板在当时的市场上更是空白。

相比传统的燃油冲浪板,电动冲浪板的优势很多,最显著的一点就是零排放、零污染。朱忠文技能大师工作室接下了这个艰巨任务,从零开始,展开了电动冲浪板锂电驱动控制系统的研发。

建模、打样、组装测试,经历了不断的烧机、毁件,设计方案一次次推倒重来,终于,电动冲浪板在水中浮起来了,但速度只有每小时8公里。这样的“龟速”显然和冲浪、竞速不能匹配,经过不断更新,2019年,电动冲浪板在水上的速度达到了每小时60公里。也是在这一年,公司正式更名为浙江一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这款电动冲浪板通过了国家体育总局水上管理中心的性能指标测试,达到竞技比赛要求。朱忠文还因此参与了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中心《动力冲浪板通用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团体标准的制定。

经过不断研发,如今,“一苇”的电动冲浪板不仅操作上手简单、系统升级方便、装卸维修方便,还解决了电动冲浪板的控制系统模块化集成、动力续航、防水防爆等难题,相关技术申请了40多项专利。总经理施军介绍,公司目前具备年产2000台电动冲浪板生产能力,主要销往欧美地区和国内一些专业俱乐部。

目前,朱忠文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培养高级技师等十余人,他们有的已独当一面。谈及近年来浙江对技能人才的支持,朱忠文感慨颇多:“以前想考一个电工证都很难,现在只要你想学,国家出钱补贴鼓励你去学习培训,还有各种讲座、比赛,技能人才真得越来越吃香了。”朱忠文说,作为浙江杰出工匠,如今他看病有绿色通道,每年有免费健康体检、高层次人才津贴,享受免费疗休养,还有子女择校、购房补贴等,实在是太好了。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傅颖杰 共享联盟·武义 李增炜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