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已阅丨紧盯这个目标,浙江深化改革用好“关键一招”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5-23 21:34   

潮新闻讯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招”。

5月21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充分发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关键一招”作用,加快打造更多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改革标志性成果。

这次会议也释放了纵深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强烈信号。以改革攻坚,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四张清单一张网”,到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改革,再到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浙江面对一些早发先发新发问题,有不少“破局之道”。今年3月,世界银行官网刊发了浙江改革经验案例研究。

营商环境正成为各地构筑核心竞争力的主赛道。作为改革的探路者,浙江有哪些新理念、新做法?优化营商环境,浙江将如何继续发力?

潮新闻记者 胡元勇 摄

浙江向来是营商环境方面的优等生。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开展以来,政策计算器等改革举措让“政策看得见拿不到”等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和“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也从线下线上,力求让企业没有难办的事。这些都是浙江的创新之举。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也比其他地区更早感受到市场秩序持续扩展的新挑战。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在册经营主体达到了1034万户。其中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001万户。而在一些企业中,不合理的限制和隐性壁垒也依然存在。

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现象,被形象地比作“玻璃门”“旋转门”“卷帘门”。这些问题,一方面有因发展产生的新问题,另一方面也有体制机制的不完善而导致的老问题。

比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大力减少审批事项。然而,在一些领域和地区,“改革红利”还没完全释放,一些领域甚至被“红顶中介”截留。企业负担不减反增,严重制约了市场的活力。

招投标领域的问题,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目前,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多头管理、边界不清等难题,以及围标串标、违规分包转包、设置隐形门槛等。

一流营商环境,核心在于优化为企服务,根本在于打破堵点难点,真正解决问题。

进一步深化改革,把路障减在关键处。针对企业当前遇到的“玻璃门”“旋转门”“卷帘门”,浙江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规范提升专项行动,将出台《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规范提升专项行动方案》。通过“两张清单”和“十个不得”,重点解决体制机制不顺、收费高、耗时长、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加快推动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招标投标市场,浙江还将开展招投标监管机制改革专项行动,构建“条抓块统、边界清晰、权责一体”的工作体系,打造贯通标前、标中、标后和联动市场、现场、主体的全链条全过程监管体系,打造统一大市场,最终实现交易公平、监管到位、服务高效。

改革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深化改革,优化完善为企服务,需要更高的举措,刀刃向内自我革命。

营商环境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口号,它体现在“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的办事效率上,也折射在“办事暖心爽心”的增值服务理念里。

去年4月,浙江提出“全面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紧扣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加快从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的全面升级”。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也被称为浙江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关键一招”。

如果说2023年是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元年,那么今年,增值化改革全面进入到提质扩面增效的新阶段。改革,正在全省各个领域延伸覆盖。

其中,法治服务便是关键一环。

多年来,浙江从资源小省成长为经济大省,不仅在于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构建服务型政府,为广大企业在政务服务上提供便利,还通过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不断释放市场活力,让企业“想投”“愿投”“敢投”。

面对过去企业面临的多头执法、标准打架、小过大罚、天价整改等问题,浙江正以增值化改革理念破题,打出一套提升行政执法质效的“组合拳”。

今年,省司法厅推进法治服务领域增值化改革。这项改革,核心在于推动法治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具体内容则涵盖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环节。

在改革过程中,浙江探索了许多全国领先的创新做法。如围绕“问题文件”“违规协议”“违法处罚”,以及聚焦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出台全国首部行政合法性审查规章和全国首部公平竞争审查规章……

迭代服务事项,强化制度供给,提升执法质效,企业“投资在浙江、公平有保障”的需求正得到充分满足。

接下来,浙江将继续推进改革创新成果扩面成势,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抓牢、抓实推动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打造更多的特色化成果。

好的营商环境,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竞争全球舞台的利器。
当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浙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束缚,比如高端创新人才、土地资源要素相对短缺,部分园区和平台陷入同质化“内卷”等。

提升营商环境是新形势下赢得发展主动的“竞争力”。如何让发展更具韧性灵性、更有活力张力?

在以改革破难的基础之上,浙江正于更高层次构筑新优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制造业大市绍兴,正开展一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集成改革,目的就是让创新资源集成布局。

在绍兴越城区,有一片20平方公里的创新核心地——鉴水科技城。作为中心城区,越城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受限,增量土地明显减少,这里便是当地打造的未来增长点。

布局之初,鉴水科技城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大关键词,规划发展软件信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未来产业等。尤其是未来产业,正在启动一批智算、低空经济产业等先导项目,形成先发优势。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在这个过程中,绍兴也探索出创新一体协同、资源集成等新模式、新机制,以人才培育,赋能产业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靠“人”,特别是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今年以来,“人才”成为浙江热词。

在人才领域,浙江正在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增值化改革行动,加速建设“浙江人力资源大市场”。依托市场资源,通过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让政府、社会、市场三侧协同,将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服务模式。

“扶企扶在关键处、助企助在点子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升级版,浙江仍在探索“精准发力”之道。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王逸群  编辑:管鹏伟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