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已阅丨省委党校大备课,浙江党员干部教育新添重要内容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4-17 13:57   

集体备课会,原本是高校教学中一个“低调”的内部环节。

而就在昨天(4月16日)下午,浙江省委党校却有一场公开备课会,吸引了省内外多位专家学者到场关注并建言献策。

是什么话题自带流量?大家关心的要点是什么?这对于浙江接下来的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又有哪些启示?

今年2月起,不少浙江党员干部的案头,都添了一本新书——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组织骨干力量,历经9个月编写的《“千万工程”干部读本》。

昨天备课会的主角,正是此书。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千万工程”对浙江发展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从最初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后来的“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如今的“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我们看到,“千万工程”实施20余年来,范围不断延展、内涵日益丰富,已经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在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的同时,也绘就了一幅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的乡村新画卷。

也正是在“千万工程” 的一步步推动下,浙江不断上演精彩蝶变,逐步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最快、乡村环境最美、农民生活最优、城乡区域最协调的省份之一。

因此,《读本》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全方位展现浙江是如何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导下,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

翻阅此书,我们看到,《读本》用9章、28小节、23万字的篇幅,围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及实现城乡共享发展,立体全面展示了我省20年来乡村振兴的蝶变发展与全貌,成为宣介浙江经验的标志性成果。

一个村庄的变化,往往也是一个时代变革的缩影。

2002年,习近平同志刚到浙江工作时,就马不停蹄展开调研。有一回,他看到一个村环境很好,就问当时一起参与调研的省农办同志,这样的村在浙江多不多?

彼时,浙江正经历“成长的烦恼”——发展模式建立在低档次、低技术水平基础上,依靠薄利多销支撑经济高速增长,从本质上说,还处于初级加工阶段;加上当时大量的乡镇企业分散在农村,整个产业呈“低、小、散”面貌,农村环境“脏、乱、差”就成了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省农办同志于是据实告知,不多。

对此,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在调研开路、科学决策的基础上,次年6月,“千万工程”在全省全面铺开,要求整治1万个行政村,并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回过头看这段历程,我们不得不感慨“千万工程”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因为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在久久为功的努力下,“千万工程”不仅造福浙江,也逐渐走出浙江,对全国都起到示范作用。

去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的调研报告》中就提到,要总结提炼、宣传推广“千万工程”好经验好做法的建议;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继续积极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不久前,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也突出了“千万工程”的重要性,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

因此,把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对于作为先行者的浙江来说,更像是一种使命。

如何真正总结好“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让更多乡村实现发展?如何学好“千万工程”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向全国推广?

在筹备、编写《“千万工程”干部读本》的过程中,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主创们的心头。

我们知道,干部读本的一大重要作用,是要为干部的实际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因此,为了帮助干部厘清未来实施“千万工程”的目标方向、主要任务与路径方法,《读本》中提供了大量的真实案例——

庆元月山村用一台台“村晚”,让昔日偏远冷清小山村成为“中国式乡村过年之文化样本”;义乌李祖村从没有希望的“水牛角村”,转变为远近闻名的“国际文化创客村”;常山县通过让双柚插上产业链延伸的翅膀,预计到2025年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

不仅如此,每一个鲜活的案例,都搭配了专业的点评。这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生动样本,让更多干部拥有了“跨越时空”与当年决策者对话的宝贵机会,沉浸式了解到“前辈村”到底是怎样干的、解决了什么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及发生了什么变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这场大讨论中,省委党校相关负责人和专家们也达成了一个共识,在推动全省党校落实基本培训中,会进一步发挥好《读本》的作用。

例如,除加强《读本》集体备课、系统开发高质量“千万工程”专题课、案例课之外,也会开设现场教学课。通过《读本》结合现场教学,触发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推进当前工作的灵感,分析比较自己乡村与《读本》中典型乡村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准工作目标、确定路径方法,走出一条适合乡情实际、富有当地特色的发展道路。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在下一段征程中,“千万工程”又将焕发怎样的崭新光彩,我们将拭目以待。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李灿 通讯员 孙菊红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