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连续第4年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 八大项目精准对焦百姓诉求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4-11 10:38   

4月9日,2024年浙江的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省级项目正式对外公布。这也是浙江连续第4年开展“治漠”专项。

每年的“治漠”专项,都寄托着百姓满满的期待。不同于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开展的一般专项治理,“治漠”专项力求选准百姓最关切需求和各省直单位工作重点的“公约数”,由“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已连续三年推动一大批群众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

经过调研走访、会商研判、选题征集、“请您来点题”公开投票环节,2024年“治漠”八大省级项目最终出炉,包括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问题、电信网络诈骗、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第三方运营不规范问题、工伤领域突出问题、噪声污染问题、小区公共收益管理不规范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问题、网络直播营销违法违规行为等。

为什么排定这八大项目?这些项目又回应了哪些社会关切?

回应新问题新呼声

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浙江持续开展的“治漠”专项,就是要精准对焦百姓诉求。

社会发展过程中,新问题总是不断涌现。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为教师减负话题就受到热议。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转嫁压力行为,确保教育部门的工作不受外界干扰和压力的影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

这些年来,为给中小学教师减负,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一些地方中小学教师仍承担过多非教学任务,一些本应由政府部门完成的工作也进入校园,挤占教师正常工作时间,有些还引发家校矛盾。有专家犀利指出,当前中小学教师的非教育教学负担过重,原因之一来自教育系统外的形式主义负担转嫁。

“教育领域问题,始终是群众关心的重点。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也是今年中央层面反复强调的重点。”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如何把和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挡在中小学校园外,是民之所呼,纪检监察机关将充分发挥监督推动作用,督促各方合力攻坚破难。

在“治漠”推进中,“合力攻坚破难”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现实的机制保障。比如,此前列入“治漠”专项的老旧小区新能源车充电难问题,看起来是一个问题,背后却关系到发改、财政、建设等多个部门。

在“治漠”目标和联动机制牵引推动下,7家省直单位合力在全省老旧小区改造中统筹推进公共充电桩建设。项目开展当年,就有140个老旧小区完成充电桩站建设,进度大幅提升。

把目光再拉回到今年的“治漠”专项。除了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问题,还有其他的新面孔。

近年来矛盾纠纷较为集中的城市小区公共收益管理不规范问题,也首次进入“治漠”省级项目。“公共收益不入账、少入账、虚增项目列支”“未按规定擅自使用公共收益”……各种关于小区公共收益的乱象,常常见诸新闻报道,成为群众“吐槽”的重点之一。今年,省建设厅认领这一专项,就是要找准问题症结,为“新病灶”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首次列入“治漠”专项的还有:省民政厅牵头的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第三方运营不规范问题,省人力社保厅牵头的工伤领域突出问题,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问题。

可以看到,这些项目贴近群众的具体需求,都拥有比较广泛的覆盖面。“从项目选择的切口,到年底的治理结果亮晒,‘治漠’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满意的宗旨。”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难点项目久久为功

不少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由于成因复杂、主体多元等原因,往往无法“毕其功于一役”。

“专项治理不能贪大求全、不搞大呼隆,必须避免一阵风、运动式,要用钉钉子精神‘抓一件、成一件’。”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一些项目治理难度大、百姓关注度高,不止一次出现在治理清单中。如电信网络诈骗,已连续第4年列入“治漠”专项。

电信网络诈骗,老百姓深恶痛绝,打击治理难度大。“我们借专项治理的机制,更好形成合力,持续重拳打击。”驻省公安厅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说。

经过连续多年的持续治理,百姓的获得感看得见。从省纪委监委公布的2023年度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成绩单可见一斑:

深化“钱潮”等专项行动,推进公安部各项专案,抓获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违法犯罪嫌疑人3.94万名,打掉相关团伙5000余个,为群众追赃挽损12.94亿元……

去年新列入“治漠”专项、整治难度不小的项目,通过“治漠”的推动,获得良好治理效果,今年继续要求列入。如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的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治理。

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部门受理的环境污染投诉总数为3万多件,其中噪声投诉占总投诉量的三成左右。由此可见,噪声污染已成为不少居民的突出烦恼。

经过一年的“治漠”专项治理,省市县三级一起推进,纪检监察机关跟进监督推动,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部门受理的噪声投诉比上年下降19.72%,在各环境要素中降幅最大。

更可喜的是,在“治漠”强大声势、有力机制保障下,一些针对新问题的新打法也随之涌现。去年以来,省生态环境厅指导杭州市开展“宁静小区”试点建设,相关做法得到生态环境部推广宣传。

同样列入治理的老项目,还有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的网络直播营销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在调研和点题环节,该项目的社会关注热度不减,自然成为专项治理的“必选项”之一。

让治理更有力更有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由省纪委监委牵头、多部门答题的“治漠”专项,正是落实落细之举。

一旦列入“治漠”专项省级项目,不但意味着这项治理覆盖全省、百姓高度关注,还意味着一场硬仗:好办的事,不会列在这张清单上。

盘点连续4年开展的“治漠”专项,可以看到,所有的项目都持续呼应重点领域中群众反映突出的急难愁盼问题。

专项治理探索的全省协同联动机制,“攥指成拳”治理群众有感的关键小事,让治理更有力,助推发展大局。

为让“治漠”更准更有效,“治漠”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迭代。继增加“请您来点题”的公开投票环节外,“治漠”专项在省级项目和市、县(市、区)项目的实施、选择上,也更讲求实战实效。

今年,省一级的项目排定后,要求各市、县(市、区)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可增减或者调整治理项目。同时,为集中精力攻坚,防止加重基层负担,确保专项治理成效,还首次规定各地今年治理项目总数不得超过10个。

“在市、县(市、区)层面,不用机械对齐省一级规定的项目,上下一般粗。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选择突出问题开展治理。”省纪委监委党风室有关负责人说,各地在选择自选项目时,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实际需求开展,防止有量无质。

“治漠”的目标,不仅要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还要推动长效长治。

“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中,政策、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运行不畅、衔接不顺以及监管漏洞、制度漏洞等问题,也是专项治理要推动解决的。”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纪检监察机关还将视情开展“四不两直”监督检查,督促推动专项治理深入开展,不断把群众“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戴睿云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