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枫桥,读懂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善治之道——绘出更美新“枫”景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11-29 08:34   

诞生于诸暨枫桥的“枫桥经验”,这段日子一直处在“高光时刻”——

20多天前的11月6日,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就在两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赴枫桥,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早在20年前,习近平同志就曾两赴枫桥实地调研,并在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0周年、50周年之际,分别亲自出席纪念大会或作出重要指示,为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举旗定向。

新时代“枫桥经验”,正是在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亲切关怀和科学指引下,孕育形成并发展成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金名片”,还写入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

日前,我们来到枫桥镇,追寻习近平同志留给枫桥、留给浙江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感悟这一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从“一镇之计”上升到“一国之策”背后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直面“烦恼”,问计于基层

历史的走向,有其必然的规律。

走进枫桥派出所正在扩建升级的“枫桥经验”公安陈列馆,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对枫桥、对浙江,都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年代。

21世纪之初的浙江,在率先发展中也遭遇“成长的烦恼”:经济增长“弓张弦满”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和代价陡增,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问题凸显。从1992年到2002年,全省信访总量年平均增幅达7.3%。

当时,习近平同志告诫大家,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不能蹲在机关里,而要深入基层调研,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在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中,土生土长的“枫桥经验”,受到了习近平同志的高度重视。在2002年底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他明确提出,进一步总结完善和学习推广新时期“枫桥经验”,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枫桥镇当时也确实表现不凡:改革开放以来,GDP保持着连年超25%的增速,在2002年达19.34亿元,成功跻身全省百强乡镇;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7%,其中80%以上在村里和企业得到调解,连续多年成为信访“三无”乡镇。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03年5月30日,习近平同志首次来到枫桥考察,参观了设在枫桥派出所的“枫桥经验”史迹陈列室。

当时负责讲解的女民警宣伟丽回忆说:“在这个面积不到100平方米、略显简陋的陈列室,习近平同志不时驻足,看得非常仔细。” 

参观结束后,情况汇报会也在派出所召开。“会上,习近平同志表示,‘枫桥经验’是与时俱进的,诞生以来,每一时期都能围绕中心工作,很好地解决了各类矛盾,从而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起到了总结经验的示范作用。”枫桥派出所所长陈伟锋说。

面对省委书记,枫桥干部也把他们的思考和做法全盘托出: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枫桥的矛盾纠纷也有所增加。为从源头上维护社会稳定,枫桥正率先开展“平安枫桥”建设,摸索总结了“四先四早”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即: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问题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

“枫桥镇的探索,得到了习近平同志的认可。临走前,他还勉励大家做好深化发展的文章。”浙江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执行院长丁光飞介绍说,“从后来省里的一系列决策可以发现,面对‘成长的烦恼’,习近平同志的解题思路更具战略眼光和系统思维——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良好的和谐社会运行机制。”

高瞻远瞩,胸怀“大平安”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与感动。

2003年11月25日,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0周年暨创新“枫桥经验”大会在诸暨召开。当天上午,习近平同志再访枫桥,诸暨市文旅局干部阮筝负责此次讲解。

“从参观的点滴细节中,我感到习近平同志对‘枫桥经验’的了解很全面,也很深入。”一直从事文旅工作的阮筝,感触特别深的是,习近平同志对“枫桥经验”的文化渊源同样了如指掌。

对时任枫桥镇司法所所长周关穆来说,习近平同志对基层情况的熟知让他印象深刻,“他当时就站在调解室里,围绕矛盾纠纷司法调解,与大家对话了20来分钟。”

作为“枫桥经验”首次全国性纪念大会,40周年纪念大会的召开,是“枫桥经验”创新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

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要充分珍惜“枫桥经验”,大力推广“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枫桥经验”。

随着习近平同志对社会治理的思考与认识不断深化,“枫桥经验”这个传家宝也随之不断迭代升级。

2004年5月,浙江省委作出建设“平安浙江”的决定,要求树立“大平安”的理念。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平安浙江”中的“平安”,不仅是治安好、犯罪少的狭义“平安”,还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广义“平安”。

推进“平安浙江”建设,总抓手正是创新发展“枫桥经验”!

这一全新提法,即使是枫桥干部群众,也深感意外。

“‘大平安’的提出,让我们明白原来‘枫桥经验’还可以做那么多。”枫桥“老杨调解中心”负责人杨光照还清楚记得,当时大家备感惊喜之余,都在思考和讨论接下来怎么干。

最直接的变化,是老杨的办公室很快就搬到了镇综治中心,和工商、城管、司法、公安等多方力量一同开展大调解工作,“这样能集中力量,更快更好地解决各式各样的矛盾纠纷。”

曾给枫源村集体经济带来上百万元收入,也带来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高岭土矿区,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主动关停的。家里世代以开矿为生的村委会副主任骆银锋,指着复绿的旧矿区说:“‘大平安’是完全不一样的高度与格局。我们由此真正明白,与一时的得失相比,更应该在乎的,是谋求如何稳定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如果说“平安浙江”的创建,使“枫桥经验”的功能得到全方位拓展,那么随着2006年在习近平同志提议下,省委作出建设“法治浙江”决定,则推动着“枫桥经验”的发展迈上了法治化轨道。

蹲点中,我们见证了一起交通事故调解的全过程。

来自辽宁本溪的刘某,在枫桥驾车时,不慎撞到了横穿马路的村民。交通事故责任还未最终认定,双方却只用了不到半天时间,就已在镇综治中心初步达成调解协议。让刘某惊叹的是,整个调解过程就像在法院打官司一样正规,程序一目了然,文书一应俱全,“调解员的话有法有理有据,我对调解结果心服口服。”

“事故责任认定有一个过程,等待的过程中特别容易发生纠纷。双方通过调解提前达成共识,有利于预防纠纷的发生。”80后俞振华是镇综治中心最年轻的调解员。他告诉我们,“枫桥经验”的法治化,使调解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与时俱进,创新无止境

有一种距离,虽远犹近。

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后,一如在浙江工作时,仍时常在重要会议、地方调研时提到“枫桥经验”。

2013年,在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总书记每次有关‘枫桥经验’的指示批示,大家都会很认真地学思悟用。”枫桥镇党委副书记蒋铭夫介绍说,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和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率先实践地,枫桥的干部群众始终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担当。

20年来,枫桥干部群众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率先探索形成了一条“群众唱主角、干部来引导、德法加智治、有事当地了”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至今,枫桥先后获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全国文明村镇等国家级荣誉20多次。

从化解三波大规模矛盾纠纷到“零上访”,枫桥镇永安社区是创新践行“枫桥经验”的一个生动缩影。

2011年,永安水库移民拆迁,社区500多户村民中有137户上访。新上任的社区干部陈桂成并没有被吓到,在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村民有误解”后,一方面把相关政策一一到户讲清楚;另一方面做通7个领头村民的思想工作,使村民从“对立”转为“合作”。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不肯拆的“外部矛盾”,变成了补偿家庭分配的“内部矛盾”。这次,已经当上社区党委书记的陈桂成,采取的措施是抓源头:全村人一起协商,定统一的规矩,“有了大家都认可的规矩,谁都没话说。”

欢欢喜喜入住后,第三波矛盾又来了——村民不适应社区生活习惯。陈桂成的对策,则变成了“对症下药”:村民爱种地,就建一个水塘,洗干净再回家;独居老人吃饭成问题,爱心食堂中晚餐都管了,蔬菜都是村民志愿认种送来的。

“新形势下,基层治理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总书记总是在关键时刻给我们指明方向。”2017年9月19日,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作为先进集体代表,时任枫桥镇党委书记金均海参加了会议,“总书记在会上提出,要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让我们深受启发。”

以“智治”为支撑,不断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也成为这些年枫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又一新亮点。

在枫桥镇政府,我们看到,依托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发、最早在枫桥试点应用的基层治理集成应用“浙里兴村治社”,通过全量归集落到村社的任务事项、实时感知处置民情民意,实现高效智能的镇街—村社—网格协同联动治理,构建起党建引领、上下贯通、条块一体、整体智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应用运行以来,在村社网格一级解决事项占比超过95%,群众满意度超99%,入选2022年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

位于杜黄新村的躺鹿露营基地,客流众多,但也暴露出不少基础设施的“硬伤”。今年3月,村干部将这一情况通过“浙里兴村治社”上报立项,市镇逐级网上审核。

“不论是充电桩安装、道路‘白改黑’,还是污水处理、池塘美化,每一个项目、每一步进展都会在平台上实时晾晒,全程公开透明。”村党委委员王建光说,有了这个平台,项目少了纠纷,群众多了理解,干部没了顾虑,只要一心干事就可以了。

改革不停步,创新无止境。蹲点中,我们了解到,致力争创中国式现代化镇域治理样板的枫桥镇,正在推进新一轮的自我革命——

取消片区划分,将镇驻村指导中心重新规整为法治、环境、产业等3个分中心,以扁平化、专业化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美好期待,引领善治路

从写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白皮书,到写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这些年,“枫桥经验”历久弥新,愈加散发耀眼的光芒。

在“枫桥经验”发源地之一的枫源村,前来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有不少还是来自外国的。枫源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骆根土每天都很忙碌,一天接待10多批团队是常有的事。

一遍又一遍地讲解之后,骆根土心里有时会产生一种困惑:全国各地都在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发源地跟不上怎么办?这一困惑,在2023年9月20日得到了解答。

这一天,枫桥干部群众企盼了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习近平同志第三次来到枫桥考察。

重温“枫桥经验”诞生、演进、发展的历程后,总书记一锤定音:“这里面有我们党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政策策略,就是要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时代在变、形势在变、社会矛盾的内容也在变,但依靠人民群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始终没有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没有变。”回忆起在枫桥经验陈列馆外小广场上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情景,骆根土心潮澎湃,“这是‘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我们要永远传承弘扬下去。”

同样身在现场的志愿者组织“枫桥大妈”负责人陈佩英,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

如今的枫桥,社会组织发展迅猛,目前已有368家。陈佩英特别活跃,一个人就参加了五六个,且都成为骨干成员。但时不时也有人会问她:你们做的事情各不一样,为什么都打着“枫桥经验”的名头?

“听了总书记的话,我真正明白了:‘枫桥经验’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陈佩英正在实施一个“大计划”: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来一次家事纠纷大排查,以最近的距离,盯紧苗头,防牢风险。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是总书记一再强调的,也是枫桥在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中一直努力践行的。

一提起“枫桥经验”,阳春山月·枫FUN游乐度假村负责人王剑波就直竖大拇指。

别看这个95后小伙子现在很风光,游乐项目超级火,开业一年就能回本,其实当初项目还未开工就曾差点夭折——两年前他意外发现这块位于枫桥镇阳春村的荒地后,就急不可耐地和相关的107户村民一户户签合同。结果租价前后难统一,陷入僵局,准备投资三四千万元的项目有可能打水漂。

驻村指导员许璐斐闻讯后主动上门服务。随即,镇村干部紧急动员,迅速协商决定由村集体出面对150亩项目用地进行统一流转,所有村民一个标准签合同。

我们来到阳春村党群服务中心时,正好遇到村民在有说有笑地续签合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洪勇乐呵呵地说,虽然村干部多了不少事,但这样做,“企业、村民都安心,我们累一点也开心。”

共建共治共享,才能共赢共富,把治理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这已成为枫桥干部群众的共识。

“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几乎人人都在努力把这个‘家’建设得更好。”绍兴树宝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彦把企业从外地搬迁到枫桥的过程中,刚好遭遇新冠疫情,“3年来,一旦遇到什么问题或困难,无论是镇村干部,还是供电所、银行工作人员,总是有求必应,比我们自己都想得周到。”

在枫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民情110”。这是一支负责全镇非警务事件闭环处置的镇、村专业力量,其中村级事件由村书记组织村干部、驻村辅警、网格员、社会组织等村级力量进行处置,以分钟为标准,快速回应百姓诉求。

北京那场大会结束已有20多天,枫桥干部群众在喜悦之余,有了更多的思考。

“作为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我们更要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强大动力,全力以赴,加快走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善治之路,不负关怀不负信任不负重托。”镇党委书记傅海林表示。

蹲点调研中的所见所闻,也使我们坚信,集中体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枫桥经验”,在浙江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新进程中,必将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向世人呈现更加亮丽的新“枫”景。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