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发生无人机伤人事件 无人机伤人扰民何时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6-15 07:17   

近日,杭州湖滨步行街发生一起无人机伤人事件,再次将“乱飞”的无人机推到风口浪尖。当晚,一名女孩正和朋友一起逛街,突然被一架从天而降的无人机螺旋桨刮伤面部,满脸是血,被送往医院医治。警方查明,该架无人机因电量不足自动降落,划伤女孩。

这一事件是当前无人机“乱飞”现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无人机市场蓬勃发展,诸如扰民、伤人、侵犯他人隐私等乱象屡见不鲜。同样在杭州九堡,4月16日,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被一架突然失控的无人机划伤脸部,险些割到眼睛。早在2017年,杭州西湖一架无人机失控,其旋翼割伤游客的左眼球。

尽管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了多项条例规定,对无人机加强监管,但各种“乱飞”“黑飞”(指无人机未经登记批准的飞行)依然屡禁不止。无人机到底该怎么飞?监管中存在什么难点?潮新闻记者展开调查。

无人机市场蓬勃发展

“无人机玩家逐渐多起来,入行门槛越来越低,导致乱象丛生。”浙江省摄影家协会航拍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韩丹说。

他向潮新闻记者介绍,无人机按用途可以分为军用与民用。民用无人机又可分为工业级无人机和消费级无人机。大部分航拍爱好者买的是消费级无人机,操作门槛低,价格相对便宜,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潮新闻记者发现,仅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销售无人机的网店就达上万家。民航局发布的《2022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95.8万架,注册用户70万个,其中,个人用户63.9万个,企业、事业、机关法人单位用户6.1万个。

随着无人机市场蓬勃发展,一系列扰民伤人事件暴露出行业监管失序的问题,让无人机陷入争议。哪里可以飞,飞手又是否需要资质?

杭州一位无人机爱好者小庞向潮新闻记者展示了一张在飞友圈“约定俗成”的禁飞区域图:机场净空保护区(机场跑道中心线两侧各10公里、跑道两端各20公里范围)以及民航航路、航线,高速和普通铁路、公路以及水上航道等交通工具运行沿线、区域;党政机关、军事管制区、通信、供水、供电、能源供给、危化物品贮存、大型物资储备、监管场所等重点敏感单位、部位及其设施,以及一些大型活动场所、人员密集区域。不过小庞也直言,除了少部分地区查得比较严外,很多地方可以随意飞。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最好不要在人流密集区飞。

另外,在杭州公安“警察叔叔APP-在浙飞”进行登记报备,能有效避免误入禁飞区的情况。

培训并非可有可无

至于飞行资质,小庞表示,除了一些植保无人机、进行商业活动的无人机等需要相关证书,大多数无人机并不需要持证飞行。许多人会说:“操作这么简单,犯得着花钱培训吗?”

业内人士告诉潮新闻记者,目前市场上主要有CAAC、AOPA、UTC等类别无人机执照。其中,CAAC是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飞行员执照,含金量最高。而UTC则是无人机厂商大疆旗下的培训机构颁发的,学时较短、学费便宜,是大多数航拍爱好者的选择。

近日,潮新闻记者探访位于杭州西湖区的杭州智翔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中国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培训机构、浙江省无人机执照考试中心。教练员周慧敏介绍,参加UTC考试与普通的汽车驾照差不多,先参加培训,然后考试。据悉,4天课程学费2800元。去年,该培训中心共招收了约1000个学员。

根据《2022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民用无人机方面,截至2022年底,70万个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中,无人机有效驾驶员执照仅15.28万本,只占21.8%。为什么很多飞友不愿意参加培训考证?

周慧敏分析,这是因为一些飞友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需要参加培训考证都能玩得很熟练。“很多消费者买来后,看看说明书,看看网上视频就上手去飞了。遇到紧急情况就容易出事。”周慧敏说,“只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才能掌握各种无人机操控原理,懂得如何安全操控、在突发情况下如何紧急安全处置。这种培训其实就跟我们考驾照前的驾校培训一样,是必须的。”

但在实际管理中,考证并不是无人机上天的必要条件。在中国境内凡起飞重量大于7千克、飞行高度120米以上、飞行距离500米以外,三者满足其一,无人机操作员才需要持证飞行。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潮声丨执笔 朱浙萍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