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去岁蒸青蟹,难忘人间世外鲜。”作为中国青蟹之乡,三门青蟹养殖面积超8万亩,是全国最大的青蟹人工养殖区。在这里,一只青蟹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计。
从获登记产品,三门青蟹获全国首个海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到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再到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三门青蟹圆满实现了地理标志的“全满贯”,品牌价值48.02亿元,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位居77名。
上周,中国青蟹(鲜甜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交流大会在三门举行,全国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于此,共同探讨青蟹未来发展。
三门青蟹发展为何“求贤若渴”?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水产人才队伍?如何让这些人才与青蟹走出县域、走向中国乃至全球?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前往这座鲜甜之城一探究竟。
为何“求贤若渴”?
突破“卡脖子”难题,人才是关键
三门湾,金银滩。作为浙江海水养殖第一县,当地养殖户遍布中国海岸线。青蟹养殖是三门第一大农业支柱产业,相关的从业人员达10多万人。去年,三门青蟹产量达1.45万吨,产值15.9亿元,销量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在全国县级区域排名第一。
近年来,三门以蟹为媒,打造了鲜甜产业集群,三门青蟹已经成为了三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品牌。
然而,知名度不断提升的同时,三门青蟹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与瓶颈。
“受青蟹苗种供应不足、传统蟹塘亩均效益提升不高、本地发展空间不足等因素影响,三门青蟹养殖规模始终受到制约,一直是当地该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陈丽芝说。
此外,养殖户年龄结构偏大、集约化、设施化养殖仍不成熟、销售新业态探索不足等都是近些年三门青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要突破“卡脖子”难题、补足短板,关键还得看人才。基于此,中国水产学会三门基层科技服务工作站、中国三门青蟹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相继成立。随之而来,诸如苗种繁育、越冬试验、设施化养殖、销售流通等领域的一大批人才接踵而至,助力打造三门青蟹全产业“共富”链。
如何突破“卡脖子”难题?
群英荟萃,科技赋能
三门青蟹色泽光亮呈青蓝色,壳薄螯大,体壮饱满,肉质细嫩,香味浓郁。然而,青蟹养殖却是一门技术活。
2019年,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博士吴清洋带领团队来到三门,与三门东航水产育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事项,共同协作研究三门青蟹人工育苗难的课题。
在这之前,三门县广大青蟹养殖户苦于一个难题许久:一直以来依靠的外省野生苗品质、产量不稳定,存活率只有10%左右。
针对该问题,吴清洋团队以三门青蟹的品种作为原种,通过3年的选育,最终形成“甬台1号”,经过前后四代选育,新品蟹具有生长快、批次稳定、抗病率强的特点。
蟹苗的成活率提高到了70%以上,养殖户们笑开了颜。“效益、存活率各方面都比外地的蟹苗高一些。”当地养殖户吴伟快说。
此外,该团队通过多次试验,突破了青蟹苗种繁育抱卵同步性这一瓶颈,抱卵率从30%提高至70%,同步抱卵时间也从一个月缩短至10-20天内。
近年来,三门先后与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宁波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聚焦种苗、病害、饲料等青蟹产业发展的关键短板,实现多部门、多系统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促进产、学、研融合,为青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目前,三门正在深入推进青蟹、缢蛏、牡蛎等特色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建设,借力各个科研单位,围绕水产种业振兴,聚焦青蟹、贝类等特色品种,打造三门小海鲜种业‘硅谷’。”陈丽芝说。
如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让乡土人才“竞相绽放”
在三门县,一口口养殖塘纵横交错,塘边是养殖户忙碌的身影。
“借助产学研平台,我们邀请专家、讲师为养殖户培训,向他们教授青蟹养殖的新理念、新技术。目前,我们正在探索研发一个数字化应用平台,在这上面,养殖户们可以通过短视频学习相关知识。”陈丽芝说。
产业愈发成熟的同时,养蟹致富催生出一批青蟹电商从业者,80后知青方俊便是其中一员。
2011年,方俊看到了三门青蟹产业的潜力,辞掉了原先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始养殖青蟹。在家人、亲戚的传帮带下,他从一开始的养殖小白渐入佳境,如今每年产值可达300万元。
“我们一般通过抖音、淘宝、微商等线上平台进行销售。”方俊说,“比起将青蟹卖给小贩,通过这样的方式,每斤青蟹价格可以提高15至20元。”
最近,海润街道涛头村的养殖户王书明正在为之后前往非洲莫桑比克考察作准备。
“听说那边的水产资源丰富、环境适宜,且土地、饲料等管理成本非常便宜,我们打算带着青蟹、梭子蟹等苗种过去进行养殖试验,如果合适的话,会在那里建立育苗场,进行规模养殖。”王书明说。
这些年,养殖塘供不应求,成本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走向海外,探索跨国养殖。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涛头村村民第一次跨出国门了。
早在2014年,涛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后宜便率领养殖户和“土专家”出国找地,先后10余次前往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考察,依据土地性质、承包成本和气候条件等选择试养地点。当时,到国外做规模养殖在三门县乃至浙江都是首例。
此外,随着宁波大学团队攻克盐碱地青蟹养殖难题,越来越多的内陆省份开始从三门引进青蟹苗,探索致富之路。
时至今日,三门养殖户遍布中国海岸线,“沿着丝路养青蟹”,在县内、县外、海外46万亩养殖塘上,闯出了一个百亿级的小海鲜产业。接下来,三门人将继续抢滩“一带一路”,谋求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