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同时,《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正式发布。
养老服务主要指标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的浙江,素来规划较早。去年12月,省政府发布“浙江版”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时隔半年,养老这件大事,浙江干得如何?
保障越来越好
从今年1月1日起,浙江户籍8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领到不低于60元的高龄津贴。此举解决了以往我省高龄津贴“不统一”现象。如今不仅实现全省覆盖,各地还提高发放标准。舟山市印发《关于规范全市高龄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全市约4.5万名老人可享受到此政策。丽水市莲都区通过“浙里康养”智慧养老系统,仅4月份就发放莲都区籍高龄津贴对象1.3万余人,高龄津贴90余万元。
服务响应也越发主动精准。今后,浙江8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年、80周岁以下老年人每两年可申请免费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一次。
服务越落越实
“浙江版”清单细分13类、21项基本养老服务,向全省老年人作出“硬承诺”。比如,面向常住的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探访关爱服务,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服务等。
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助餐配送餐服务已达848万人次,对3.46万户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蓝图越绘越清
为优化调整养老机构布局,浙江率先通过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在老年人集中居住区培育更多微型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还不断推进医养康养结合,推进乡镇、村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设施统一规划、毗邻建设。到2025年,康养联合体要覆盖全省所有乡镇(街道)。
同时加大养老护理员、养老院院长、老年社会工作者培训力度。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每万名老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22.72人。
“浙江将通过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智能服务终端等方式,不断增强养老服务效能。”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5年,浙江要基本形成“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家门口养老模式,让老年人获得方便可及、城乡均衡、优质共享的基本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