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传承弘扬阳明文化——世界阳明学大会侧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1-24 07:34   

11月23日,在世界阳明学大会现场,“心即理”“知行合一”和“共同富裕”“地方文化”等词被频频提及,成为百余位嘉宾口中的热词。

王阳明,这位中国文化史上绕不开的大家,再次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

新时代,我们该如何传承弘扬阳明文化?它对于浙江乃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有什么样的启示?会场内外,高朋满座,共话阳明。

历久弥新的思想富矿

大会间隙,记者在余姚和绍兴街头采访,问到王阳明和阳明心学,几乎所有的人都能秀几句他的金句。

我们遇到的有学生,有书店经理,有上班的市民,也有业余文史爱好者。他们都自豪地聊起王阳明和家乡的关系,热情指点我们与王阳明有关的地点。

阳明思想传播之广泛和深远,由此可见一斑。

特意前来参会的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王海晗对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感触颇深,他说:“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用今天的话来说,良知就是核心价值,是道德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他看来,这是在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本心,保有良好的道德人文素质。

确实,阳明心学是一座历久弥新的思想富矿。经过500多年的大浪淘沙和风雨洗礼,在当下仍具有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个人,也在整个社会。

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国荣在大会作主旨发言。他从“致良知”“心即理”“万物一体”“知行合一”等四个方面,建立了阳明心学和共同富裕间的联系。

他说:“阳明心学中既包含对人精神层面的尊重,也涉及物质层面的关切,还有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间的统一等,这些都在倡导大家建立起对群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映射出人的共同发展理念。”

“共同富裕是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它的理念可以理解为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根本诉求。”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院长董平表示,阳明心学给予了我们一种启示,知行合一致良知是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而明德亲民的体用一源,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本源动力。

关于阳明心学的探讨仍在继续,不可否认的是,当阳明心学为中国古代思想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后,在新时代依然“火热”。

丰富多彩的活化利用

浙江与王阳明有着深厚的渊源。他在此成长、证道、讲学、归葬。

在绍兴,当地秉持文化传承和现代创新有机统一的思路,新建了阳明纪念馆、阳明广场等,最终形成了文化艺术展示与居民生活有机融合的“泛博物馆”格局。

这里还成立了国际儒联阳明研修基地,将定期开展论坛、讲学等活动,为中国乃至全世界阳明文化爱好者提供全方位服务,为追思阳明、交流学术提供了一个崭新平台。

“王阳明是余姚的四先贤之一,他的一生及其思想都让人高山仰止。”宁波市社科院(市社科联)院长(主席)傅晓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余姚都不断活化利用阳明文化,致力于推动它飞入寻常百姓家,使之转化为城市的精神和气质。

他说,余姚正在开展阳明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网络“六进”活动,相关宣讲活动已举办300余场,听众达5万人次。

不久前,《图说阳明》一书在余姚市丰北小学试读。全书用14个章节再现了王阳明的一生,每章包含导语、绘本阅读、活动分享、古迹研学等内容,对阳明文化要素进行分解和重整,将阳明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阳明学强大的生命力和实践意义不仅影响了中国,更早已延展到了世界。

“王阳明的‘一体之仁’具有深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意义。”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朱汉民指出,中华文化底蕴深厚,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能提出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应对、解决现代世界面临的系列问题,就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有中和、共生、仁道的传统,特别是“一体之仁”的深刻哲学。

“文化精神能够跨越时空和国度,具有永恒的意义。”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表示,阳明心学在东亚乃至世界思想史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用阳明心学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可以体现中国古代对生态建设的基本认识,也与当前中国在国际上倡导绿色、生态、可循环的理念相符合。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少与会专家期待着,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深深扎根于中国这片沃土的阳明文化,能在新时代不断茁壮成长。

阳明思想像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树,开枝散叶。它的创造转化和创新传承,也将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有助于塑造自信自强的中华文化形象。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沈听雨 陈醉 干婧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