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风采丨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演员杨霞云:灿若“霞云” 绽放舞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0-03 19:19   

杨霞云在青春版《穆桂英》中饰穆桂英。孙戈 摄

“戎装出寨步轻疾……”中国婺剧院大剧场,一身便服的杨霞云提枪上场,两米高台空翻落地,连续十多个串翻身,一系列高难度打斗……尽管这出青春版《穆桂英》的唱词动作,她已熟稔于心,但每次演出前,她依然会和其他演员一起认真排练,一丝不苟。

眼前这个青春靓丽的80后姑娘,27岁就成为浙江省最年轻的国家一级演员,31岁摘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现在她又多了一个身份,新当选的党的二十大代表。

“作为一名普通婺剧演员,党和群众如此信任我,我一定不负重托好好干。”杨霞云说。

文戏武做,用“青春”点亮婺剧华彩

采访杨霞云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婺剧演艺事业,她终日马不停蹄。“有戏可演是一种幸福。”提及对婺剧的热爱,杨霞云立刻流露出孩子般纯真的笑容。

杨霞云出生于金华市武义县,14岁考入浙江婺剧团,主攻刀马旦。她的整个青春都是在练功房中度过的,跌扑滚翻的毯子功、刀枪剑戟的把子功,从早到晚除了演出就是练功,连双休日也很少享受。“歇下两三天,就心发慌,不知道腿还能不能抬,手上的花枪会不会掉。”她总是保持着“出战”状态。

这个特别能打的“女汉子”,常常在思考,如何能让婺剧这门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青春”,圈粉更多年轻观众。

杨霞云在青春版《穆桂英》中饰演穆桂英。朱超 摄

“说她是戏痴,一点也不为过。”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院长王晓平说,每编排一个新戏,她都要查阅大量资料,从角色的造型、动作到内心,不停揣摩。灵感一来,就拉着同是婺剧演员的丈夫楼胜探讨,入戏时两人就直接表演起来。

擅长“文戏武做”的她,在传统婺剧基础上,加入大量高难度动作,同时大胆吸收现代舞、艺术体操、杂技等现代元素,形成了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

《白蛇传》中,行蛇步、摆蛇头、缠蛇形等动作,是其他剧中不曾见过的;《血路芳华》中,10多个连续360度串翻身令人目眩神夺……近年来,她主演的青春版《穆桂英》《白蛇传》等,红遍大江南北,走进了海外数十个国家,在当代戏剧舞台掀起一场“青春风暴”。

凭借精湛技艺,2015年,杨霞云获得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

杨霞云在青春版《白蛇传》中饰演青蛇(中)。张辉 摄

扎根农村,让婺剧“圈粉”全世界

2007年,是杨霞云的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年。那一年,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此,无论排练还是演出,她总是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好表率。

在鲜花和掌声背后,她也始终不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肩负的责任,是“老百姓的文艺工作者”。

她每年要完成100多场演出,其中八成以上时间泡在基层。很多人以为像她一样的当红演员,肯定可以挑选条件好的地方演出。但她从来都没有“搞特殊”,越是偏远的山区、条件艰苦的农村,她越争着去。

“我的前辈们都是这样做的,作为青年党员,更应该带头。”她质朴答道。

有段时间她得了甲亢,甚至在排练时晕倒,但只要有送戏下乡的演出,她从不推辞。还有次翻跟斗时扭了脚,她咬牙演完所有高难度动作,第二天脚肿成了“馒头”。

这么“拼”为了什么?杨霞云自有道理:“有的观众翻山越岭赶来,为了看一场戏,在台前一坐就是一天,他们对婺剧的‘真爱’,我怎么能辜负呢?”

作为浙江省第十四次、十五次党代会代表,杨霞云很关注农村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和文化阵地建设。经常利用送戏下乡的机会,调研走访,推动了送戏曲进文化礼堂、开设文艺培训班等工作。

扎根人民,花开世界。杨霞云还一直把“向海外观众推广中国戏剧,讲好中国故事”视作使命。她已连续10多年跟着剧团赴国外参加“欢乐春节”演出,足迹遍布五大洲,累计演出300余场。

“我们在海外演出,几乎场场轰动,掀起一股不小的中国旋风。”她骄傲地说。每到一地,她和剧团都会不遗余力推广婺剧、推广中国文化。在更多人心中播下婺剧的种子,让婺剧“圈粉”全世界,这是她的梦想。

杨霞云在排练中。陈晓 摄

甘当“配角”,让新人有更多出彩机会

在浙江婺剧团,有一个优良传统:为了帮助新人成长,国家一二级演员甘当配角,不遗余力传授经验。

杨霞云14岁师承婺剧名家陈美兰。党的十六大、十八大代表陈美兰,不仅将一身绝技倾囊相授,还在艺术人生的顶峰期,就把舞台中心让给学生。

“作为一名党员,我更有责任把这个接力棒传下去。”如今杨霞云也开始带学生,经常为90后、00后配戏。

90后李烜宇刚进婺剧团3年,就有包括杨霞云在内的20多位国家一二级演员来给他当配角,让他一举夺得了第26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新人主角奖榜首。

2012年首届“新松计划”浙江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杨霞云、楼胜分获冠亚军。他们却主动提出,把下一届参赛机会让给师弟师妹:“让更多年轻人有出彩的机会。”

今年夏天,00后“龙套演员”孙诗斯就是在杨霞云的鼓励下参加了“新松计划”。“你只管演好戏,别的让我来。”杨霞云“大包大揽”帮她挑选了新戏,又帮她编戏、排戏,联系作曲,从出场、台步开始,手把手教她。

这几年,杨霞云已帮助不下20位新人排戏、配戏,让他们站上省级、国家级大赛的舞台。

除了提携后辈,杨霞云还十分关注文艺院团的发展。文艺院团如何创新经营方式、开拓演出市场?传统戏剧如何守正创新,打造符合时代潮流的“爆款”,创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精品?带着这些思考,她常利用到各地演出的机会,和同行进行交流探讨。“一定当好代表,把更多基层演员的所思所盼带到北京。”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编辑:张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