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浙江主场活动厉害了 省级实验室亮出新科技成果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5-27 09:37   

肿瘤也会长细菌!

全球首次证实:胞内菌能促进乳腺癌转移

他的这项科技成果,为癌症治疗提供新视角

第二站 @西湖实验室

时间:5月25日 发布人:蔡尚,独立实验室负责人(PI)

发布成果:肿瘤细胞内菌群促进乳腺癌转移定殖

上个月,一篇发表在《细胞》(Cell) 上的研究论文首次证实了乳腺癌组织中存在多种独特的胞内菌,并揭示了它们对肿瘤转移定殖至关重要。

这一理念是对传统肿瘤转移理论的重大突破,开拓了肿瘤研究新方向,为临床控制肿瘤转移提供了全新视角。

这篇论文的作者就是西湖实验室蔡尚团队。作为众多科技成果的诞生地,西湖实验室聚焦国家和浙江省生命健康重大战略需求,而第二站科技成果科普发布的发布人蔡尚教授,就是独立实验室负责人。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在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中,乳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影响乳腺癌进展的因素十分复杂而且并不明晰,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导致乳腺癌恶化的驱动力,希望能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

2017年,刚回国加入西湖大学的蔡尚就对“肿瘤里可能存在细菌”这一问题启动了专项研究。传统观念认为,因为免疫系统的存在,人体绝大多数组织器官(除肠道、口腔、皮肤外)内部处于无菌状态,肿瘤组织亦然。所以“在当时看来,这个假设有点‘疯狂’,但科学家总要有点‘探险’精神。”蔡尚和肿瘤胞内菌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由于胞内菌在肿瘤细胞内的含量很低,研究团队不断改良检测和染色方法,终于观察到小鼠肿瘤里的细菌定位,并通过高分辨率的电镜清晰地看到了细菌存在于细胞质内。

既然证明了肿瘤胞内菌的存在,那胞内菌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是可有可无的旁观者,还是推动肿瘤进展的参与者?

蔡尚团队继续展开了研究,他们创新性地采取多种抗生素和多种给药方式的策略,来特异性地清除肿瘤菌群,从而进行肿瘤菌群功能研究。结果显示,清除肿瘤菌群之后,肿瘤重量并没有受到影响,但转移显著下降。这表明,肿瘤菌群很可能影响的不是肿瘤的生长,而是转移过程。

蔡教授还告诉大家,肿瘤细胞在转移过程中,尤其是在循环系统中,会经历“液流剪切”的压力,这容易引起细胞死亡。但团队通过实验表明,如果细菌侵入肿瘤细胞,它可以给肿瘤细胞提供很强的保护作用。

在发布的尾声,蔡教授跟大家分享,“其实我们的研究回答的问题就一个,证明它是功能性的。但这个研究带来的问题非常非常多。”这项成果只是在乳腺癌研究领域打开了一扇小窗,至于窗外的风景如何,还需要更多科技力量一同前行远眺。

ABOUT 科技成果科普发布

成果更聚焦、范围更广泛、传播更快速、解读更接地气。“科技成果科普发布”每期都会请到深耕一线的科学家来讲述背后的故事,每位科学家都用自己的故事传递着科学人生与自然社会的碰撞与交融。通过这样“科技资源科普化”系列活动,让科学流行,让科学精彩;让公众参与科学,也让科学拥抱公众。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韩晓娟 翁丹妮 季韬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