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老师”亮绝活 我省各群团组织积极助力“双减”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11-28 07:46   

应丽水市科协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鸣元走进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丽水学校,为600余名初中生带来科普讲座;由衢州市妇联组织,女红巧手吴争仙来到柯城区鹿鸣小学,为孩子们教授手工编织公益课程……

近段时间以来,我省各群团组织助推“双减”工作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充分发挥自身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的特色优势,围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广泛动员力量、积极开展活动,全力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满足孩子个性需求

“为什么春风来了,树叶就绿了呢?”何鸣元院士在科普讲座上深入浅出解读了“碳中和”等概念,学生们互动热烈。

何鸣元院士走进校园并非偶然。今年9月以来,省科协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启动“双千”助力“双减”科普专项行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组织千名专家走进校园开展科普讲座等,增强学生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学生们有了更多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群团力量的加入,则让各具特色、精心设计的兴趣辅导内容迅速占据孩子们的课后时光。

手握面泥,先捏再搓揉……不一会儿,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生肖牛诞生了。近日,面塑非遗传承人方晔来到金华市金东区塘雅中心学校,手把手教学生捏生肖牛。除了面塑,金华市教育工会还组织劳模工匠给学生带来婺州窑、木版年画、婺剧教学体验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现在,学校里的课外活动能基本满足家长和孩子们的需求。”塘雅中心学校教务处主任黄珂说。

多元的课后服务内容,一方面满足了孩子们日益丰富的兴趣学习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广大学子在校园里获得更多知识提供了便捷。

在各级青少年宫,一种“流动课堂”的形式正流行开来。通过制定课后服务课程清单供学校“点单”,专业的辅导团队把以往少年宫的课程带进校园。秋季开学,衢州市青少年宫每周安排3天时间走进校园,提供一小时课后服务。他们带来的安全自护、身体健康、生存训练和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等四大课程,深受孩子们喜爱。

打造假日“打卡”胜地

离开了课外辅导班,如何让孩子们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节假日?广大群团组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组织中小学生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打造“第二课堂”,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最近,在鹿城区七都街道樟里村的水稻研学活动现场,温州市籀园小学的学生们近距离观察水稻,了解水稻的生长期、杂交水稻制种等知识。

这是温州团市委组织开展的红领巾研学活动。秋季开学以来,温州团市委通过组织思政教育、红色寻访、家政体验、游戏活动、户外拓展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走出教室、走出家门,丰富生活阅历、提高综合素养。

依托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群团工作阵地,广大群团组织免费为各中小学生提供文体艺术、生活劳动、科普实践等服务。这些场所也成为节假日孩子们的“打卡”胜地。

今年国庆假期,省科技馆推出公益科普亲子剧表演、趣味科普实验、互动科学秀等十余项活动,内容涵盖天文地理、自然科学、心理健康、高新技术等领域,累计接待观众超过1.7万人次,绝大多数是亲子家庭。

此外,职工之家、工人文化宫等职工活动场所,也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在绍兴,该市787家职工书屋是学生就近课后阅读的重要场所,全市110个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开设文体艺术类、生活类等公益课程,同时抓紧建设儿童阅览室、舞蹈厅、小剧场、书画室等,不断增强对孩子们的吸引力。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陆乐 钱弘慧 黄珍珍 周琳子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