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沿着熟悉的磨盘岭古道,长兴县泗安镇长潮岕村村民胡学健走向竹林深处。这条蜿蜒的山间小径,是周边村民上山砍竹子的必经之路。每次走到半山腰一座无名墓前,胡学健总会停下脚步,上前清理杂草或擦拭碑体。
胡学健今年61岁,自记事起,每年清明他都会跟父亲胡阿新来墓前祭扫。当地村民都知道,“里面长眠着一位新四军无名女战士”。来村里的外乡人,每每听到这个故事都很惊讶:没有血缘关系,甚至都不认识对方,为什么两代人会默默守护77年?
为了追寻背后的原因,日前,记者来到胡阿新父子家中。通过他们的讲述,重现了这片红色热土上的峥嵘岁月。
革命老区长兴素有“江南小延安”之称,长潮岕村是当地有名的红色山村。1937年11月25日,日军进犯,长兴沦陷。次年3月,以长潮岕村村民为主的长兴人民抗日义勇游击队队员夜袭大云寺日军据点,打响了长兴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藏在深山、位置隐蔽的长潮岕村,成为战时长兴积极支前、参军参战的根据地。
为了救助负伤战士和患病民众,长兴县抗日地方武装邀请一名姓叶的郎中进驻长潮岕村开设诊所,后陆续扩建为长兴县卫生院,地址就设在胡阿新家中。新四军进驻长兴后,卫生院担负着新四军伤病员的救护工作。
那时村里有很多支前人员,年少的胡阿新也是其中之一,他负责在卫生院帮忙运输药材。“父亲说,为了躲避敌人,买药不能走大路去县城,只能赶着骡子往北翻过几个山头去江苏。”胡学健告诉记者,父亲赶路途中会经过新四军后方驻扎地,有时送药,偶尔也会借宿,因此与战士们感情很深。
1944年冬天,卫生院里一名新四军女战士因抢救无效牺牲。在胡阿新等村民的帮助下,女战士的战友将她的遗体埋在了胡阿新奶奶的墓地旁。战时情况紧急,来不及交代更多,这名战友只留下一句话,委托胡阿新每年清明帮忙扫墓,胡阿新一口就答应了。
记者眼前,98岁的胡阿新满头白发,拄着拐杖静静坐在自家堂屋里。老人年事已高,许多往事都记不清了。但一说起为女战士扫墓的事,他好似打开了记忆的阀门,喃喃说道:“她埋在我们家山头,就跟我的家人一样,我答应了就一定要祭扫的。”
为了这句承诺,半个多世纪以来,每年清明节胡阿新都会带着镰刀、铁锹、畚箕及祭祀用品上磨盘岭祭扫,风雨无阻。按照当地习俗,每次他都会将墓地周边的杂草清除,再添上一些新土,摆好祭品进行祭奠。
“直到他80岁那年摔了一跤,上山不方便。清明时,父亲让我替他去扫墓,叮嘱我一定不能失信于人。”胡学健被父亲守信的精神深深感动,他承诺会继续守好诺言。
今年3月,长兴县检察院联合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走访排查全县烈士纪念设施时,在长潮岕村听闻这个故事,检察官朱胜平被深深震撼了。“我们通过调查确认了新四军女战士的身份事实,但由于她的姓名、事迹无从核实考证,认定烈士工作存在困难。”朱胜平说,面对群众拥护新四军、崇尚英雄的善举,他们决定为这位女战士设立墓碑,方便后人瞻仰祭奠。
今年清明期间,无名女战士墓前竖起了一座崭新的墓碑,上书“新四军无名女战士墓”。“没有战士们的牺牲,就没有现在的美好生活。父亲知道碑立好了,很开心。”胡学健说,如果有一天,他自己也走不动了,会把“接力棒”再交给下一代,“这是我们一家人的承诺。”